学生“宅”也是一种无奈 专家建议体育教育改革
除了上课,业余时间基本都宅在宿舍集体上网,吃饭叫外卖、购物靠淘宝,体育课外几乎不运动,这已经是当前大学生的普遍写照,校园里涌现出大批宅男、宅女。
云南农业大学水利水电与建筑学院近日的一份研究调查报告显示,近两成学生从来不参加运动锻炼,身体素质呈下滑趋势。怎么办呢?该学院推陈出新,通过组织一些有吸引力的体育活动,最终把这些宅男宅女成功“赶”出宿舍,以此增强学生的健康体魄。
调查 16%学生从不参加体育锻炼
云南农大水利水电与建筑学院特别对学校大一至大四的800名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发现,大学生健康体质状况堪忧,从来不参加运动锻炼的学生占到16%,每周锻炼一次的学生占23%,每周锻炼4次以上的学生仅有18%。而大多数人的锻炼时间仅在30分钟以下,不能保证每天锻炼一小时。据一位学生介绍,自己平时除了上课,业余时间基本都宅在宿舍上网,吃饭要么叫外卖,要么喊同学带回宿舍,买东西也大多是在网上买,体育课外几乎不运动。
从云南农大的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的课余时间比较充裕,八成以上学生的课外时间都在两小时以上,但是利用课外时间进行锻炼身体的人只有30%,大多学生都把时间花在其他方面,上网、睡觉的比率最大。
分析 “宅”也是一种无奈?
在大学校园,宅男宅女已经大批涌现,“宁愿在宿舍睡觉,也不想下楼锻炼”。据一些学生反映,之所以不想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主要是因为课外活动种类太少,没有自己感兴趣的项目,此外体育运动场地不多,比较拥挤,以及一些设施甚至已经老化。调查显示,学生参加锻炼选择最多的项目就是篮球和田径,此外还包括舞蹈、瑜伽和武术等,无法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客观上也抑制了学生参加锻炼的积极性。不过,也有学生认为“宅也是一种无奈,因为一出门就得花钱,再说出去也不知道该干什么”。
但更多的原因则在于,一些学生尽管有锻炼意愿和计划,但缺乏毅力,最终不能长期坚持。调查显示,59%的学生制订了锻炼的计划,但往往是只锻炼了几天,最终又放弃了,原因在于是自己动力不足,以及锻炼方式的单一。还有一些学生觉得“病不倒,垮不了,现在学习最重要,不练身体也无妨”,体现出对体育健康知识的淡漠,懒散已经成为一些学生的常态。
做法 把宅男宅女“赶”出宿舍
大批学生长期喜欢宅在宿舍里,到毕业时甚至连班里一些同学都还不认识。前天,云南农大水利水电与建筑学院党委书记彭尔瑞教授介绍,为了把这些宅男宅女“赶”出宿舍,该学院尝试着做了许多创新,主要做法就是通过活动丰富课余生活,最终帮助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其中,在学院范围内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锻炼兴趣,以及不同年级结合工科专业的特点,每年举办篮球赛、足球赛、羽毛球赛、乒乓球赛、排球赛等,在各个班级间进行竞标,由中标班级承办,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此外,还利用课余时间举办了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比赛,包括太极表演、集体舞、健美操等,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参加,如果不参加就要扣所在班级的考评分。少数学生实在不能参加,也必须到场当观众或拉拉队员,提高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目前,该学院还成立了太极表演队、健美操队、民族舞蹈队等,在课余时间都保持着长期锻炼。彭尔瑞说,这项活动实施以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建议 应改革体育教学评价方式
面对大学生因运动量减少而导致体质下降的普遍现状,云南农大水利水电与建筑学院提出建议,导致大学生疏于运动的原因不能仅仅归咎于学生和学校,还应该从社会、教育方式等其他方面考虑。其中,政府应加大对大学生体质的投资,为学生提供良好而充足的体育设施。学校则应增加体育场地的建设,增加体育运动器材的投入,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设施,一场多用,延长场馆设施的使用时间,并降低收费标准,提高场馆的利用率。
还建议加强体育教育改革,把课外体育活动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实现“课内外一体化”。比如,只要参与学校或学院组织的课外体育活动,就可以给予一定的课外学分,以便吸引更多的学生踊跃参与,广泛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此外,应改善体育教学的评价方式,不要为了教学而教学,应重在引导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和锻炼方法,注重运动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终身爱运动的好习惯。(刘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