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广东研究生就业率连续7年不如专科 硕士成硕蚁(2) 查看下一页

2012年10月30日 11:15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硕蚁”情况或将日趋严峻

  “本科毕业的时候看到就业挺困难,就想着读个研究生,一方面缓解就业压力,一方面可以给自己镀镀金。”

  其实,近年来,王瑞们的困境已经不是个别现象了。率先研究“蚁族”问题的学者廉思曾在2010年推出《蚁族Ⅱ——谁的时代》。书中显示,廉思和他的团队在全国“蚁族”存在数量较多的北京、上海、广州等7个城市做了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4807份。与之前一次调查相比,变化最大的是研究生以上学历“蚁族”的比例,从2009年的1.6%增加到2010年的7.2%,本科学历也从31.9%上升到49.8%,蚁族群体的学历层次在逐步提升。

  学者廉思认为,这几年,随着考研人数逐年增加,“硕蚁”情况日趋严峻。同时,每年报考公务员的人数也在递增。去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突破140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虽没让人挤破头,但同样让高校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问题。

  “本科毕业的时候看到就业挺困难,就想着读个研究生,一方面缓解就业压力,一方面可以给自己镀镀金。”王瑞告诉记者。廉思调查也显示,这些“硕蚁”大部分是本科就业困难,没想到几年后就业仍然成问题。不少学者认为,这种“蚁族”的年龄与学历向上延伸的趋势值得反思与警醒。

  如今王瑞打算离开打拼了3年的广州,回老家发展。“我也不知道父母是否能接受这个现实,但做‘硕蚁’也太可悲了”。然而来自农村的刘俊却说,自己没有退路,咬咬牙在这个大都市生存下来,也许将来会有希望。不过他也心灰意冷地对记者说,靠知识改变命运真的很难啊。

  有专家说,这种想法在“硕蚁”中有一定的普遍性,其背后反映出来的教育问题必须引起关注。否则,读书无用就会真的成为现实,届时,教育价值就会流失,促进阶层流动的主要渠道将会闭塞,阶层分化与不公平感随之蔓延,这将不利于社会长远发展。

  知识改变命运“压力山大”

  如今“蚁族”们虽然大多不愿意离开大城市,但在热门国有企事业中任职的比例有所下降,在党政机关工作的比例也在下降。

  记者采访发现,成为“硕蚁”的研究生,一是家庭情况较差,这些人大部分来自农村或者小县城;二是工作生活条件较差,由于没有找到理想的岗位,最后得过且过;三是心理压力较大,他们往往是农村父母的骄傲和希望,一方面提醒自己要从低做起,另一方面又害怕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落差对倾其所有培养自己的父母造成太大刺激。

  “当初刚刚踏上社会时,我对自己的定位太高,总想着自己是研究生,应该找一份收入高、待遇好的工作。”刘俊说,到了现实生活中,才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刘俊和大多数“硕蚁”一样都低下了头,从最低层的推销工作干起。

  他们的这种状况也与廉思根据他的团队调查的情况一样:如今“蚁族”们虽然大多不愿意离开大城市,但在热门国有企事业中任职的比例有所下降,在党政机关工作的比例也在下降。而他们在找工作过程中更注重的就是待遇,他们也愿意从事高强度、工作压力大、社会地位较低的工作,只要能够给予较高的待遇。但是随着“蚁族”的增多,较高待遇的工作也不容易找了。

  然而,传统世俗的观点却像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对于一穷二白的家庭,一个研究生承载了家里想要改变命运的全部希望。

  刘俊告诉记者,他家在江西农村,家里为了他上大学省吃俭用,希望他毕业能成为大城市的医生。本科毕业时大城市医院根本就进不去,只能考硕士,但是他硕士毕业后发现家乡地级市医都进不去了,如果回县级医院或者乡镇医院,药理专业用不上且待遇低,自己接受不了家里人也接受不了。所以他只好“漂”在广州,虽然赚钱只够自己生活,但父母常在乡亲面前炫耀自己儿子是在广州大医药公司做经理,也非常有面子。

  “苗卫芳的父亲之所以自杀,也是这种面子思想害的,望子成龙的认识误区让他们认为上了硕士就应该有收入高、待遇好的工作。”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罗明忠教授分析,苗卫芳父子所规划的人生之路是:大城市生活,特别能赚钱的工作,要出人头地,但常常事与愿违。

  事实上,读研究生如同读小学、念中学、上大学一样,不过是储备知识、打实基础、练就本领的过程,就业成才还要靠胜任实践和适应社会的现实能力。“从苗卫芳的求职经历看,其就业目标只定位于‘铁饭碗’这种挑剔择业的心态正是其就业悲剧的根源所在。”罗明忠说。

  他认为,退一步讲,即便是“研究生种地”,也并非简单意义的“回到原点”。“在猪肉价格飞涨的那些日子里,不是曾有大学教授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养猪吗?即便是果真‘种地’,同样可以搞科学种田、多种经营。华农的很多毕业生都从农村最基层干起,现在有不少人成为镇长、县长。”

【编辑:王永吉】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