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国考报名创新高 公务员是端金碗还是进围城引热议 查看下一页

2012年11月06日 11:29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今年竞争异常惨烈,国考看来又无望了,但为了‘金碗’一定要血拼到底!”11月3日是“国考”的最后确认日,这天心烦意乱的小许在日志中写下这样一句话。这时候,距离他上一次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已经过去将近一年,而距离下次“国考”还有短短不到两个月时间。

  作为一名“二进宫”的考生,小许坦言自己压力不小,但为了那只“金碗”,他已“把鸡蛋放到同一个篮子里”。

  在小许力拼“国考”之时,经过几轮角逐厮杀,高分考入广东副省级城市实权部门办公室岗位的廖辉,没过一年却又选择再次回到原单位。本来纠结的他已想清楚自己的选择,但这些天一有朋友遇到他,都说“你错了”。“80后”廖辉至今还很困惑,自己的这道人生选择题到底是对是错?

  廖辉对自己的选择产生怀疑的大背景是今年“国考”报名人数再创新高,一举突破150万,连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合川调查队业务科室科员,都以9470:1的报考比例,成为第一抢手职位。今年国考广东共招录1004人,竞争比高达134:1,竞争激烈程度比全国高一倍。

  【大学生“考碗族”】为“金碗”转战不同城市考试

  在小许身边,还有不少像他这样的考生,在往年考试失利之后,选择继续复习,“回流”再考。他们戏称自己正在读“大五”、“大六”。他们转战省内不同城市,参加各地市、各类型的省市公务员考试。他们互称考友,租住在一起,“抱团取暖”。

  “一年的时间,参加各种类型的公务员考试,全都打了‘水漂’,在别人眼里自己就是‘待业青年’。考下去已别无选择。”小许自嘲般苦笑。就读于广州某重点院校的小许其实有着不错的条件,完全有条件选择更好的就业机会。

  “除了去年国考,我还参加了中山市某部门、深圳市某部门的公务员考试等四场公务员考试。”而在第一次“国考”失利以后,小许毅然报考了之前一直想回避的选调生。“虽然选调生必须在基层工作,但毕竟算是进入了公务员队伍。”小许希望,通过这样一种“迂回”的形式“挤”进公务员行列,可惜仅录取三名的面试当中,小许最终憾居第四,黯然失去机会。

  在小许身边,还有不少像他这样的考生,在往年考试失利之后,选择继续复习,“回流”再考。他们戏称自己正在读“大五”、“大六”。他们转战省内不同城市,参加各地市、各类型的省市公务员考试。他们互称考友,租住在一起,“抱团取暖”。

  记者来到小许合租公寓,如今他与另一名已经参加多年公务员考试的“元老”租住在一起。

  厨房里没有任何厨具,“这里靠近学校食堂,用餐方便,复习紧张的时候,一包方便面就应付了。”而在进门的时候,小许摄手摄脚,压低声音跟记者表示:“进去小声一点,合租的兄弟这次深圳公考又没有过,声音太大会影响他的情绪。”

  除了屡败屡战却又屡战屡败的心理煎熬外,从复习到考试所需的一笔不小开销对考生们也形成了无形的心理压力。“这一年,除了转战各地考试的交通费用,仅报读复习班和吃住就花了将近3万元。”问及为何对报考公务员如此“执着”,小许坦言,最初报考公务员是父母的想法。在家乡常听父辈人说,某某人上学上了这么多年,大学毕业了连个正经工作都没有。言辞之间,充满惋惜和失望。而“正经”工作就是机关和事业单位。

  小许曾对“铁饭碗”嗤之以鼻,但看到身边同学、朋友成为公务员后不仅有着较为优越的薪酬和工作条件,社会地位也“水涨船高”,这让小许的观念慢慢发生了改变:“我也不知道适不适合做公务员,但打工和自主创业都太艰难。”

  “今年再考不上,会选择继续报考,直到考上为止,”小许认为“国考”虽然竞争激烈,但从其笔试到面试都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限制,很公平。

  有不少人和小许有相同的看法,他们认为公务员面向全社会实行公平竞争,各个环节高度透明化、公开公平化让人感到充满希望和挑战,而这恰恰是现在就业大环境的硬伤。

  也有专家指出,毕业生“一窝蜂”报考公务员反映出就业观念的狭窄,对整个社会将来的人才结构会造成严重影响。前不久,人事部对89个城市的一项就业统计显示,公务员职位只为大学毕业生提供1%的就业岗位,但却吸引了46%大学生的目光。

  “年年公务员考试大学生挤破头,其实让没有基层经验的大学生直接从学校到机关未必合适。”华南师范大学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谌新民认为,许多人更适合做专业人才并不适合做党政工作,并且从整个社会人才资源合理配置看,把专业性很强的人才集中在党政部门,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浪费,年轻人成才的路应该多样化。

【编辑:王永吉】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