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生校园“拾荒”募集爱心基金支持公益
中新网郑州11月7日电 (记者 周小云)“或许我们在校大学生捐钱的能力有限,但是我们通过自己一些微小的行动,把它汇聚成一个大的力量,同样可以帮助更多的人。”11月7日中午,20岁的张晓航正在学校食堂忙着收集同学们放在餐桌上的空饮料瓶,她准备将这些收集的瓶子带回宿舍积攒起来,卖掉后作为爱心资金捐给需要帮助的人。
张晓航是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一名大二的学生,同时也是学校300名“筑梦基金”志愿者中的一位。
“筑梦基金”是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09级学生自发组织搭建的爱心平台。3年来,他们组织了8次大型“拾荒”献爱心活动,近2000名大学生志愿者参与了拾荒、义卖、爱心支教等活动,收获近22万个塑料瓶,募集基金10万多元,累计资助了一批内蒙古、青海等地贫困学生1.3万多元,近300名志愿者投入支教时间超过2000小时……
和张晓航一样,每天饭余课后,随处可见手提塑料袋的同学,他们穿梭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捡塑料瓶,去寝室收集废纸、旧衣物等,学校同学还专程给他们的这种行为起了一个名字“拾荒”。
“平时志愿者们还会办一些宣传活动,比如在学校食堂门口,给同学们做宣传,让大家在宿舍收集收瓶子,再定时间去一一‘拾荒’。”张晓航说,同学捐钱的能力有限,但是像收集瓶子这样的小事,基本上每个人都能做,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有了这个意识,不管走到哪,看到有空瓶子都会收起来,既募集了爱心资金又避免影响环境。
“每一次“拾荒”所得的这几千块钱,或许对我们来说可能并不是很多,但对于那些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来说,就是一个很庞大的数字。”负责管理基金账目的范友名告诉记者,现在不仅只是同学‘拾荒’,学校很多老师、工作人员都加入到他们的行列,给他们提供废弃瓶子。长期收购瓶子的商户知道他们募集爱心资金的事情后,也主动给出他们比别人高两分钱的价格。
文学院302寝室的高慧琛,非常认同这些志愿者的作法,每次走在校园里,她都会很留心路边扔弃的瓶子,还在寝室阳台上摆放一个纸箱,专门搁置室友们捡的瓶子,等待每周学校“筑梦基金”志愿者来收。“我们大学生虽然自身的能力有限,但可以在校园倡导一种微公益的理念,通过一人奉献一份小的力量,使微公益成为校园一种主导文化。”高慧琛发表她对校园“拾荒”的看法。
“筑梦基金”负责老师曹恒涛告诉记者,募集资金的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大学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在活动中学会奉献自己的爱心,提升责任感,提升对基金管理的能力,才是爱心基金最核心的东西,落脚点还是大学生教育的问题。目标的话就是想,把这个基金,因为现在毕竟,虽然说几年下来募集的将近
“这是一笔很珍贵的记忆,以后想起来就像回忆录一样,比别人多了一份精彩。”采访中,范友名对记者表示,以后毕业步入社会后,他还会继续把这项公益做下去,站在社会的角度把它做得更好,奉献自己的力量,真正为社会服务,让这份精彩可以变得更精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