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大学生整容求职何以群体性流行

2012年11月22日 10:13 来源:重庆晨报 参与互动(0)

  大学生整容求职何以群体性流行

  单眼皮“变”成双眼皮、鼻子也“长”高了……为找到一份好工作,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三年级男生曾凡(化名)花费上万元整容,他认为“变脸”后可扫除一切求职障碍。统计显示,目前整容大军中,大学生占了三成。(11月21日《武汉晨报》)

  堂堂名校硕士,本让人欣羡。孰料,他有自己的苦衷———对长相不满意,偏要将整容作为扫除一切障碍的求职利器,希冀忍痛“变脸”,为自己增添一份求职自信。对于他来说,可能更像是弥补一个遗憾,他曾在面试环节因长相不出众遭到淘汰。

  然而,选择整容早已不是大学生的个体选择,而是逐渐演变为群体性偏好。最近几年,大学生整容逐渐升温,每到求职季,都是学生整容高峰期,且男大学生整容的愈来愈多。有些长得并不丑的大学生,也毅然地加入整容大军。整容已然逾越了个体性的审美需求,很多人是被逼进“外貌协会”的,里面浸染了诸多悲情。

  多数招聘单位并没有在外貌方面制定硬性标准,可这不意味着外貌因素在求职中可以被忽略。招聘单位主要还是看重求职者的品质和能力,但放到求职竞争日益激烈、高校毕业生质量同质化的现实语境下,这,也许并不令人意外。

  不论学士还是硕士,就业形势严峻是不争的事实。就连环卫系统招个有编制的环卫工,都被竞聘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挤爆了棚。面对稍微好点的工作,很多大学生不惜放弃所学,跨学科、专业“饥不择食”,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行业,仅是为了谋个好工作。

  再者,高校“标准化生产”出来的毕业生,愈来愈缺少个性,个人能力、知识结构乃至实习经历都是趋同的,对未来迷茫着众。没有准确定位、尽早规划职业道路固然是求职难的原因,但高等教育的种种弊端难逃干系。

  高校毕业生因缺少核心竞争力,跌入了同质化的求职怪圈中。面对如此多能力方面相差无几的标准化“产品”,长相也就变得重要了,起到了“关键少数”的作用。既然条件都差不多,招聘单位自然会选择长相好的求职者,尽管他们的招聘条件上没有写着应聘者必须“长相出众”。

  时常看到,一些招聘单位极普通的岗位,都提高门槛,规定学历,要求英语必须得达到某种水平。近年来,诸如大学生掏粪工、硕士生城管、博士讲解员等的出现,引起媒体热议,一些知识和技术含量不怎么高的岗位,竟然也列出种种雷人规定。其实,这类“明规定”和选择长相好的“潜规则”,都折射出就业市场供大于求的现实。

  求职整容不可能“扫除一切求职障碍”,但其“四两拨千斤”,关键时刻临门一脚的作用,是有现实意义的。大学生选择整容耗费大量金钱、忍受痛苦,源于一种无奈。说白了就是,借助重塑外貌,增加就业砝码,至少不能在外貌上减分,即便他们也知道外貌绝不是招聘单位考核他们的核心指标。

  显然,对于男硕士整容,我们不应一味地指责和批判。最该反思的是,为何现今的高等教育只会批量制造“标准化产品”,质量为何一直下滑,导致就业难?大学生整容群体性流行,只不过是当前教育弊病的溢出现象,背后的原因才更值得我们关注。(侯金亮)

【编辑:肖媛媛】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