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千帆:异地高考方案应让公众参与 不应关门立法
中新网11月28日电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宪法学会副会长张千帆今日做客中新网解读“异地高考”话题。张千帆认为,异地高考方案的制定,应让公众有一定的参与,可以向教育部门提出意见,而且相关信息公开以后不仅能够让这个方案制订得更好,更加合理,也更加容易为公民所接受。
针对近期有人认为政府部门在制订方案过程当中,未让公众充分参与到制度设计当中的问题,张千帆认为,“关门立法”无助于实质性解决异地高考问题,这种封闭是没有必要的,中央需要有一种监督机制,来保证地方出台的方案能够合理有效的解决异地高考问题,而且公民也应该有一定的参与。
张千帆说,现在各地政策都是关门立法,对外不透露任何消息,这种立法方式是无助于实质性解决异地高考问题,一方面是没有吸收民意,有一定的不合理性;另外一方面即使合理,民众也一时难以接受,因为民众不理解是怎样制订出来的,考虑了哪些因素。
“在立法过程当中,不仅是不让公民参与,而且很多该透露的信息也没有透露,包括北京市的异地家长去教委要求公开信息,这些都还没有做到。”张千帆认为,有些这种封闭是没有必要的,公开以后不仅能够让这个方案制订得更好,更加合理,也更加容易为公民所接受。
针对近日教育部发布通知,将会同发改委、公安部和人社部对各社区进行专项审查的举措,张千帆表示,这种举措很有必要,虽然目前安徽、黑龙江和山东开得头不错,但这些地方流动人口有限,甚至可以说是输出大省,所以不用太担心本地异地高考造成的问题,但对于北上广,他们的情况正好反过来,考虑的因素比较多,最后制订的方案就有可能会比较保守,或者说过于保守,无助于异地高考问题的解决,甚至可能会明显和四部委出台的意见相冲突。
张千帆指出,在这种情况下,中央需要有一种监督机制,来保证地方出台的方案能够合理有效的解决异地高考问题,而且公民也应该有一定的参与,“比如上海市对于上海的居住政策不满意的话,他们应该是有权向教育部这样的部门提出自己的意见,让教育部去监督上海政策的制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