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甘肃榆中乡村民办教师低薪坚守讲台31载

2012年11月29日 22: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兰州11月29日电 (穆海迪 徐雪)蒋文科,一位甘肃榆中县的乡村民办教师,他坚守教师岗位的31年以来,没有工资,仅靠从当地村委会领取微薄的补助生活。

  日前,记者在榆中县定远镇歇驾咀村一户普通的农家小院看到,三间白瓷砖贴面的大瓦房上的木门窗被重新油漆过,偏房的墙角,金灿灿的玉米棒子堆成了“金山”,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缓缓地走出来,他便是蒋文科老师。

  遗憾错过“转正”机会

  回忆起教师生涯的开始,蒋文科记忆犹新。1968年8月,初中毕业的他选择留校当了一名民办教师,当时的歇驾咀小学共有50多名学生,一名公派老师,6名民办教师。

  1984年对所有的民办教师而言,是命运转折的一年,国家将当年在职的民办教师统一转为公办教师,由当地教育局组织考试,考试合格者即可进入公办教师编制。这个漫长的改革从1986年一直持续到1997年,近九成的民办教师退出了历史舞台。

  而此时的蒋文科为生计所迫,外出打工已有6年之久。也正是因为这次的打工生涯,他错过了1984年那次唯一的“转正”机会。当年歇驾咀小学的6个民办教师中,除了蒋文科,其余5人都陆续“转正”了。

  重新回归成为最后的民办教师

  1990年,43岁的蒋文科以“社请教员”的身份被原来的学校返聘,工资由村委会筹集,年底统一结算。试讲一星期后,他重新找到了当教师的感觉,毫不犹豫地留了下来。这之后的16年中,蒋文科从没有离开自己热爱的讲台。

  作为全校唯一的民办教师,除了身份外,更尴尬的是收入。2003年,同校的公办教师月工资近三千元,而蒋文科只能在年底从村委会领取500元的劳动报酬,最多的一年发了1000元。谈及此事,蒋文科感慨道,我热爱教育事业,“只是机遇不好”。

  蒋文科对孩子们的付出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孩子们爱戴他,学校离不开他,村民们敬重他。“踏实、认真、有方法”,这是同事们对蒋文科的评价。2003年,在全学区的抽考中,他所代的班级语文、数学两个科目双双夺魁。

  歇家咀小学现任校长蒋德忠,曾经也是蒋文科的学生,提起自己的启蒙老师,蒋德忠说,“文科老师责任心强,我们一班30个学生,他一个都不放弃,有的学生反应慢,他自己先急得满头大汗”。

  “不拿钱”的老师:感谢家人的支持

  蒋文科说,“我一个‘不拿钱’的老师,没有老伴的支持,坚持不了这么久”。蒋文科的妻子是个朴实的农民,她为自己有个“教书匠”丈夫感到自豪。30多年来,她一个人操持着10亩庄稼,农闲时就外出打工,最艰难的时候也没有让丈夫离开讲台。

  为了挣学费,大儿子从13岁起,每年假期外出帮人修自行车。一年寒假,蒋文科去兰州打工,年三十晚上,三个孩子穿着破衣烂衫、眼巴巴地等他回家。说到这里,蒋文科眼眶湿润,“我这辈子,亏欠子女和老伴的太多了”。

  最后一位民办教师苦尽甘来

  2007年,坚守31年的蒋文科终于等来了人生中唯一的一次“机遇”。国家针对民办教师的历史遗留问 题做了最后的结算,蒋文科得到1.6万元的一次性教龄补助。“这是我当老师以来最大的一笔收入”。

  如今,65岁的蒋文科三个子女都已成家立业,每月给父亲寄来近千元生活费,政府每月也有55元养老金。“我们家终于脱贫了,生活好了,我现在胖多了”,蒋文科笑着说。

  由于常年用粉笔写字,蒋文科患上了肺气肿,不能再干农活。每当大家依然亲切地唤他文科老师,“有这句话就够了”,蒋文科说。(完)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