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媒体称民族复兴不能靠宅男宅女 体育短板亟待加强(2) 查看下一页

2012年12月18日 05:11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独生子女之忧:越来越多的“不敢练”和孤僻的性格

  似乎整个社会都在纵容这一代独生子女的“宅”。

  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与对分数的重视相对的,都是对体育锻炼的漠视。

  教育投入在增加,体育的空间却在被持续挤压中。北京市丰台区的一名体育教师向记者抱怨,体育老师既是超人,又是学校最不重要的人。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排球样样都要会,还要现学现教太极拳、跆拳道、民族舞、瑜伽,甚至要帮学校编课间操。课多的体育老师一周要上20多节课,还得带课间操、冬季长跑和课外活动。

  师资有限,场地也有限,体育课的质量尚且不能保证,体育活动也随之流于形式。一个羽毛球场上,6个学生一起打,有的学生连球都碰不到,老师也分身乏术。

  学校对体育缺乏应有的重视,家长则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北京市昌平区的一名中学体育教师说,周末本来是学校篮球队训练的时间,但大多数家长以上辅导班为由,拒绝让孩子参加训练。在他看来,中国人普遍太过于急功近利了,对待孩子的教育也不例外。“因为考试分数是眼前利益,而学生体质的问题,要过十年、二十年才能显现出来。”

  正是在家长和学校的博弈中,学生的校内体育锻炼就打了折扣,遑论课外的自发锻炼。

  身为北京市海淀区体育学科带头人兼区体育教研员,北京大学附属小学总务主任白雪生是教投掷出身的。从教几十年的他,可以清晰地画出投掷球类变化的轨迹:最开始是垒球,由于个儿大、质量重,改为投沙包;沙包比较轻,容易砸到别的孩子脑袋上,又改成扔海绵包;最后改成如今扔的实心球。

  “越练越轻,孩子的体质能不差吗?”在白雪生的印象里,十年前他教的学生,冬季长跑都能跑下来;现在的孩子坚持跑一半就能得到表扬了。十年前每周两节体育课,课间操15~25分钟;现在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每周4节体育课,课间操则每天至少25分钟,“量上去了,质却没有提高。”白雪生不止一次地对记者表示担忧,小时候不敢跳“山羊”,长大了更不敢跳了。

  为什么学校和体育老师都越来越放不开手脚?一个重要的诱因就是家长与学校在校园体育安全隐患方面的冲突。

  白雪生遇到过这样一个情况,体育老师在学生投掷实心球之前让学生做准备活动,一名学生并没有按照老师的指令来热身,在投掷过程中把腰闪了,且伤势不轻。这就很难判断责任是属校方还是学生自身。白雪生说,如果属于学校责任的安全事故,做起来已经是“保金钱容易,保名誉难”,而在那些难以判断责任方的安全事故面前,校方就更加被动。

  因此,即便是有意外伤害校方责任保险这样一项由学校埋单的公益保险,并未改变体育老师“谨慎”的教学:该撤的铁饼还是得撤,上课从来不用的双杠则继续不用。

  一名小学体育教师记得,曾有一个学生受伤,他给学生擦了一点碘酒消毒,没想到学生家长来学校大闹,说这样会给孩子的皮肤留下色素沉淀。从此以后,学校的医务室再也不敢帮学生处理伤口。

  “孩子在体育运动时很容易出现受伤的情况,万一发生事故,学校真就吃不了兜着走了。”另一位中学教师如是说。他担心学校因此而干脆不开展体育活动,从而利用这段时间变相给孩子补习文化课。

  因为怕出安全问题,学校的体育课从大球到小球“越练越轻”,课外时间则索性将孩子都关在教室里,不让出门,用讳疾忌医的方式来规避风险。甚至有校长说出了“宁可让学生坐死,也不让学生跑死”的惊人言论,对体育的漠视走向极端。

  对于独生子女广受指摘的“自私”、“不懂事儿”的问题,似乎也能从体育中找到答案。

  CBA名将刘力铭就曾在指点孩子打篮球时表示,篮球的精髓是团队精神,同样地,参加集体性的体育锻炼也能锻炼这种团队精神。刘力铭说,在绝大多数家庭中,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受到家长的关爱很多,但却缺乏奉献精神和团队精神。通过篮球训练,孩子能和团队一起承受输赢来培养自己的责任感,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

  体育培养的不仅是团队精神,还有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探索精神。两句俗语已经佐证了这一逻辑,一是胜败乃兵家常事,世上没有常胜将军,坚持就是胜利;另一句则是,体育就是没有硝烟的战争。

  一位体育老师告诉记者,赛场上胜负难料,一切充满变数,因此,在他们眼中,体育比赛是最会诞生奇迹的,不到最后关头,绝不可以轻易放弃。

  北京的一位中学生则感觉到,在运动中,自己不仅锻炼了身体,更锻炼了心理素质,从而能够正确地面对成败得失。“领先、落后,成功、失败,是体育的两对孪生子。我们不必为一时的成败而论英雄,不能太过专注于结果,过程更加重要。经得起风风雨雨的历练,经得起成败得失的考验,才会有一个稳健的心态。”他说。

  在西方国家,家长常常鼓励孩子去拼搏、去流血、去面对失败,体育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大多数学生将体育视为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在强健体魄的同时,也在感受快乐,锻炼意志。而反观中国父母,往往是孩子一受伤就心疼得大呼小叫,培养出害怕竞争、畏手畏脚的“食草男”,也就并不奇怪。

【编辑:卢岩】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