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为孩子举行集体婚礼 家长戏称订“娃娃亲”
昨天,郑州一家幼儿园为孩子们举行的一场“集体婚礼”引发网络热议。老师和家长证婚,孩子们身着礼服单膝跪地求婚、交换戒指、拥抱、亲吻……全程模仿正规婚礼举行。
园方称,这是为了让孩子提前对婚姻有所了解,消除好奇心,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但是,教育专家不禁担心,这番“copy不走样”是否太早了些?
性别教育循序渐进
“婚姻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幼儿园的孩子不可能理解婚姻的本质。盛大的仪式反而容易让孩子们将婚礼和婚姻混淆,不利于其心理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副教授、教育心理学博士钱文认为,希望通过一场婚礼增强孩子的责任感,只是大人的主观愿望,并没有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
有时,孩子们会学着大人的样,对喜欢的异性小伙伴说“我喜欢你”甚至“我爱你”。钱文强调,3至6岁孩子的“喜欢”和“爱”,只是表达单纯的友谊,表示他对某个伙伴某方面能力的欣赏。根据孩子年龄特点,循序渐进给孩子适当的性别教育,才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职责所在。小班的孩子或许只能从外貌特征对性别有所了解;从中班开始,可以逐步让孩子了解自己的身体,了解男孩和女孩的不同;到了大班,应该逐步让孩子产生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性别期待”,例如,男孩应该勇敢、有情有义、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女孩应该做事细致,善于表达和沟通等。
理解天性巧妙引导
开鲁路幼儿园小班教研组长吴湫蓉觉得,如何在尊重孩子天性的同时,加以合理引导,考验的是老师和家长的智慧。
在多年执教过程中,吴老师发现,中大班的孩子特别喜欢角色扮演游戏,在教室内,她创设很多模拟环境,满足孩子的需要。跟着父母参加婚礼归来,有的小姑娘喜欢披着纱巾、戴上小皇冠,告诉老师,“长大也要当新娘,因为新娘很美。”吴老师不会强化“婚姻”的观念,而是从孩子对美的向往加以引导,鼓励孩子到教室内的“美容店”“化妆室”玩游戏。“孩子们很天真,对成人世界的一切他们都很好奇。”吴老师告诉记者,班上有个孩子参加追悼会回来,竟然像模像样在班上组织了一场葬礼!有孩子躺在地上扮演逝者,一群孩子觉得好玩,跟着一起鞠躬甚至大哭起来。看到孩子们的自发行为,吴老师没有简单地说“不”,而是告诉孩子们,“哭是为了表达对逝者的怀念”“应该怀念逝者身上那些我尊敬的品质”,巧妙地将负面情绪转化为积极的思考。
吴老师说,如今,很多年轻的家长喜欢开玩笑地给孩子们订“娃娃亲”,早早帮孩子认定“男、女朋友”。对此,吴老师觉得,偶尔说说无伤大雅,但是,如果过于强化这个观念,会让孩子产生“他只能跟我玩”的观念,限制了孩子的交友圈,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记者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