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领导应带头让孩子就近入学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延续往届参会风格,带来了十多个有关教育的提案,就如何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昨日,朱永新在人民网“强国论坛”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关键词1
教育公平
希望所有人的起点相对公平
朱永新说,过去五年中,我国教育资源向农村边远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倾斜,教育公平取得了进步,但需进一步研究如何把钱用好,深化教育改革,推动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教育公平是整个社会公平的基础,是重新建立社会分层,根据一个人的智力、能力,重新调整一个人社会地位的非常重要的手段”、“教育公平有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朱永新说,“为什么我们要缩小城乡教育差别,甚至城市各学校之间的差别,就是希望所有人的起点相对公平。起点公平还不能有重点学校和一般学校之分。在义务教育阶段内,所有的公办学校都该按照一个标准来做的,这样一来,整个教育资源配置的方向就比较清楚了。”
关键词2
资源配置
教育主管部门应知道最差的学校在哪
由于政绩优先的惯性思维,一些地方教育局习惯于让上级领导前往最好的学校检查。但在朱永新看来,每个地方的教育局领导,都应该知道辖区最差的学校在哪,每年提升了几所差校,都要列入政府教育资源配置的计划任务,纳入教育部门的考核。
朱永新说,现在对教育资金的配置中,专项经费太多,这很容易导致“跑部钱进”,而且会不断产生新的不平衡。他认为,应该尽可能地根据区域大小、学生人数多少来进行教育拨款,这样能保证学校的教育经费能够相对的均衡。他批评说,在一些地区的教育资源分配中,往好学校里锦上添花的多,往偏远地区雪中送炭的少。
关键词3
考试指挥棒
用高考的方式来对待中考是不对的
毕业于湖南师大的杨华拥有哲学系研究生文凭,目前在长沙河西一所知名中学当班主任。她告诉记者,热爱教育事业的自己时常会陷入矛盾和困惑中。“我非常认同教育的本质并不在于学生的考试成绩,可是,学生的考试成绩一直是作为老师、学校的考核指标,所以,大部分时候我们都不得不围绕这个指挥棒行事。”她坦承,在外人看来,自己学校里孩子和老师们都很光鲜,但事实上内心的幸福指数并不高。
朱永新对记者说,民进中央一直在关注考试制度改革,调研后提出很多改革方案,如建议引入第三方考试机构等。“我认为中考不是选拔性考试,而是一种达标性的考试,不应该用选拔性考试的方式来对待。现在我们用高考的方式来对待中考是不对的。”
面对面
领导干部要带头让孩子就近入学
长沙晚报:有家长无奈戏称,现在好的学校只向“三有学生”敞开大门,这“三有”是“有实力、有财力、有权力”,其中后两者都是指其父母,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该怎么破解这个问题?
朱永新:权贵教育很值得关注。实际上这就是教育不公平非常重要的表现。优质教育资源过分地向一些学校集中,而进这些学校门槛很高,这是违反教育公平的基本原则。我认为,领导干部要带个头,不要为自己的孩子批条子、转条子,要把孩子送到自己家门口的学校,而不是抢着送到好学校。
民办教育可以去承担富人对子女教育的更多要求,而不由公办教育承担。政府对教育的作用就是保公平、保基础,保证所有的学校能够满足区域内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
提议设立国家教育拨款委员会
长沙晚报:您如何看待财政对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的投入比例?
朱永新: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的投入比例问题,的确是需要研究的。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专门提出,我们怎么样把这占GDP4%的教育经费用好。我认为,应该建立国家教育拨款委员会,由教育部的专家、财政部的专家、教育学的专家、社会力量,专门研究国家的教育经费往哪里投,重大项目做什么。过去大规模兴建大学城,几千亩、上万亩的学校,几个亿、十几个亿地建设,我觉得这不是我们的方向。(特派记者 谭琳静)
专题:2013年全国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