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的“六一”:不一样的世界 同样的爱
中新网昆明5月31日电 (记者 胡远航)六一儿童节是所有孩子盼望的节日,然而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法与人交流,无法融入社会,甚至无法独自照顾自己,这些患有自闭症的孩子被人们称为“星星的孩子”。31日,中新网记者走访了昆明某儿童潜能拓展中心,和这些“星星的孩子们”一同提前过“六一”。
自闭症儿童——“星星的孩子”
“爱我你就亲亲我,爱我你就抱抱我……”当日上午9时,记者到达学校时,六一庆祝活动尚未开始。在二楼的活动室内,老师和家长正陪孩子们听歌看短片。这一幕每天都在中国的幼儿园中上演,但对于这些孩子却颇为困难,因为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缘故他们无法持续关注一件事,有的在屋里来回跑动,有的则只顾玩手上的积木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还有的会突然暴躁,对周围的人发起攻击。
从事特殊教育工作1年的马蔚告诉记者,每个自闭症儿童在社交、认知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障碍,他们不知道如何用表情和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好似漫画中蜷缩在玻璃瓶里的小孩”。为了让孩子们学会打招呼,或认知自己的名字,学校的老师们需要手把手地教。一个听到名字后举手的动作,可能得教一个月甚至更久。
“但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有固执而狭窄的爱好,比如一刻不停地玩积木,把玩具按特定顺序排成一排,也有不少人拥有惊人的记忆力或艺术天赋。”马蔚说,每当发现一个孩子的天赋时他都会特别激动,心里充满了成就感,“好似你终于找到了吸引他从封闭的玻璃瓶里冲出的法宝”。
家长最大的心愿是能比孩子多活一天
10时,“六一儿童节”的庆祝活动在一首《萤火虫》的合唱中拉开帷幕。音乐声响起的时候,9岁的澄澄迅速安静下来,他凑近麦克风,闭上眼睛忘我地唱起来。台下,妈妈的眼睛里有泪光一闪而过。
每个自闭儿童的背后,是一个脆弱而痛苦的家庭。代家致的爸爸代正福透露,儿子4岁时还不会上厕所,不与人交流;不高兴或高兴都会大喊大叫;刚入园时,只会用推、打的方式来表达他想和小朋友玩的意愿……
但孩子的每一点微小进步都让做父母的激动不已,也成为其坚持下去的动力。代正福说,尽管自闭症没有有效治疗手段,终生无法治愈,但他相信通过正确的行为康复教育,孩子也能够具备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而他最大的心愿是能比孩子多活一天。
自闭症儿童更需全社会的关注
互动环节,来自武警、高校等部门的志愿者和孩子们一起玩了“刺猬宝宝和妈妈”的游戏。游戏结束,5岁的毛毛抱着志愿者久久不放。
“与同龄人相比,自闭症的孩子无法明白‘儿童节’的含义,但我们想陪着他们,让他们享受到同等的快乐。”志愿者郑逸群说,“除了家人的关爱,自闭症儿童更需要全社会的关注。”
记者了解到,目前中国尚未开展过大型自闭症患者流行病学调查,大约有60至180万自闭症儿童。然而有90%的自闭症儿童在2岁后才被父母发现“与众不同”,有30%的孩子经过至少一年才得到医疗机构的确诊,有近五分之一的孩子直到6岁才开始接受训练而因此错过了黄金发展期。而学龄期的到来则意味着更大的困难,大部分自闭症儿童难以进入普通教育体系。特殊教育学校里,同样难以找到他们的位置。
“相对较为成熟的盲聋哑智障儿童教育,中国目前还缺乏专门针对自闭症儿童的特殊教育服务。昆明就仅有2所从事自闭症儿童教育的机构。除此之外,80%的自闭症儿童家庭需要自行承担康复教育的开销。”儿童潜能拓展中心负责人沙敬梅说,“尽管社会对自闭症儿童的关注越来越多,但距离自闭症儿童能得到终生关爱的的愿望,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对此,有专家建议,政府应参照国外经验,尽早为自闭症患者创办专业的学校、寄养院、福利工厂等机构,给自闭症患者提供一个相对固定的终身生活环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