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首批赴台大陆学生就业路被卡 “跨海恋”难续

2013年07月28日 15:16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两年前,首批赴台进入各大专院校就读的大陆学生,迎来了“毕业季”,今年,共有173位学生毕业。他们拥有在台学习的经验,他们是两岸沟通的新桥梁。但是,他们在台湾求学的经历是不是真的具有优势?令大陆学生求学受阻的“三限六不”依旧没有在他们毕业时得到解禁。让人不禁思考:他们未来的出路在哪里?

  赴台篇

  初到台湾常被问

  北京有地铁吗?

  2011年,首批来自祖国大陆的928名学生来到台湾高校学习,这场“破冰”之旅后,越来越多大陆学生紧随其后,求学台湾。因为是首届陆生,这批台湾人眼中的“新新人类”,也吸引了众多媒体的眼光,他们不经意间被贴上“破冰者”的标签,但在求学过程中,他们并没有刻意标榜自己的身份,因为文笔犀利、观点独到,以异乡人的身份描绘了他们眼中的台湾,如今台湾的很多书商都很乐意为大陆学生出书。

  “你为什么来台湾读书?”首届大陆学生来到台湾后,往往都会最先迎来这第一个问题。每位陆生的回答或许不一。淡江大学大二的大陆学生蔡博艺说,来台湾的大陆学生,大多都是抱着对台湾的好奇心态来的。

  同样,台湾当地人对海峡对岸的大陆也充满了好奇。“大陆有超过10层的楼吗?土地是不是自己圈一块就行?”对于这些提问,大陆学生都会耐心地告诉他们。

  “没来过大陆的同学经常问我,北京有地铁吗?”这些想法,透出许多台湾人对大陆的了解还停留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台湾中正大学攻读艺术史研究生的陈爽,对于这些问题既感觉“挺逗”,又不得不忙着解释。

  台湾人好奇大陆新生,陆生也用异乡人的眼光打量着台湾。

  台北随处可用的免费wifi让蔡博艺欣喜不已,校内外活动也少不了她蹭吃蹭喝的身影。

  他说,课余活动太丰富了,200多个社团让他们不知如何选择。

  大陆学生感受到台湾人民的热情有礼,公交车司机的“谢谢”、“不好意思”、“有什么可以帮您”常常挂在嘴边。同时,义工遍布全台,服务周到。这些都让大陆学生十分欣喜。

  毕业篇

  “跨海恋”难续

  情侣毕业分手

  爱情本无关政治与政策,但却无法忽略政治与政策的影响。在两岸目前的现实下,两岸年轻学子之间的“跨海恋”渐成台湾大学校园内的新风气。但有专家指出,能够真正开花结果的却很少,因为根据目前台湾当局的规定,陆生完成学业后,不能留岛工作,需返回大陆,“新萌芽的恋情仅靠网络、电话来维系,终究不能持久。”

  据悉,几乎所有赴台的陆籍女生很快“名花有主”,但“台妹”却对陆籍同窗“敬而远之”。关注“跨海恋”议题的台湾佛光大学社会系教授陈忆芬指出,台湾男生活泼开朗又爱玩,容易与大陆女生产生相同的兴趣,加上比较主动制造浪漫,自然容易夺得芳心;而大陆男生多属“学术型”,喜欢看书搞科研,思考严肃性的问题,这让台湾女生“敬而远之”。

  陈忆芬分析,主要是目前台湾当局针对大陆学生的规定中,要求陆籍学生完成学业后,必须回到大陆,不能留台工作。这使不少正在热恋中的“跨海情侣”最终要海峡两岸各一方,“虽可通过网络、电话来维系恋情,但终究不能持久,能够坚持下来的,基本上都是台湾男生跨海追到大陆来的。”

  北京女生菁菁是少数成功“俘虏”台湾男士的大陆女生,她在2008年到义守大学当交换生,与台湾男生彼特热恋。两人的关系同样因为菁菁“学成返陆”而受到挑战,彼特“为爱两边跑”,最终决定双双考取北京电影学院的研究生,继续在北京延续校园蜜运。

  出路篇

  “三限六不政策”

  阻挡陆生就业路

  如今,在台湾大大小小的社会议题中,很多大陆学生也参与其中。台北的很多咖啡馆和书店里,活跃着大大小小的思想沙龙。

  “台湾有这样的环境。”从最初的好奇,探头一窥究竟,再到参与其中,陆生余泽霖深有感触。

  陆生权益受损莫过于拜台湾“三限六不”政策所赐。所谓“三限六不”政策就是限制采认大陆高校数量、限制陆生来台总量、限制医事学历采认;对陆生不加分优待、不能影响岛内招生名额、不编列奖助学金、不允许在学期间打工、不得在台就业、不得报考公职。

  余泽霖说,这个政策给陆生犹如戴了紧箍咒,“不能拿奖学金,也不能参加一些科研项目。”因为“没有身份”,余泽霖错过许多机会。

  大一时,余泽霖先后组织了两次陆生大会,多所学校学生代表风尘仆仆地赶来。在陆生大会上,学生代表形成了草案,当晚余泽霖将大家的意见汇总成文章。第二天,时任台湾“行政院”副院长的江宜桦恰好在台湾大学演讲,余泽霖向江宜桦递交“陈情表”,希望改变不合理的“三限六不”政策。

  直至年底,陆生也未收到回音,但他们表示理解,“毕竟修改政策需要一段时间”,不过目前陆生驾照、银行卡等问题已解锁,他们的意见多少得到一些反馈。

  “三限六不”的后续反应还在发酵,陆生毕业不能留台工作,回大陆就业也未必找到合适职业,他们成为夹心层。“不少陆生有两岸经历,却找不到施展才华的舞台。”谈及此,余泽霖有些心酸,“或许我们会成为牺牲品。”

  “我比较想去博物馆。但从现在的就业形势来看,能不能如愿只能听天命吧。不过自己在台湾拿的文凭应该可以加些分。”陈爽倒更加乐观,相比之下,台湾学生“都比较闲”,“他们觉得大陆同学都太认真了,台湾学生都尽量享受生活,不着急毕业,家里也不催。”

  今年7月,首批赴台陆生中约有100多位两年制硕士生毕业。但陆生不能在台找工作,再加上今年就业形势不好,大部分陆生还是未定数。辅仁大学的陆生小杨今年年底毕业,她说,她还没着手找工作,一方面忙着写论文;另一方面,人在台湾,不能回大陆面试。她的同学中,“也就一两位”在找工作。

  台湾大学硕士生任瀚达,已接到北京一家银行的录取通知。今年年初,他先在网上投了简历。4月底,向学校请假,从台北赶回北京进行笔试而后面试,大约在北京停留了3个星期。回去一趟就找到工作,任瀚达坦言自己运气算不错。他说,有人来回两三趟,更听说有位同学从上学期就着手,往返两岸五六趟,“花费精力、金钱都更多。像我回北京,光往返机票就花了4000多元人民币。”

  在台湾“中央大学”就读的陆生阿鹏即将毕业,他和他的台湾女友将不得不面临两岸分离,阿鹏曾试着向多家台湾本地公司或驻台外企投过简历,留台工作,但这些简历最终还是石沉大海。

  本报特约记者 李华 D090

  制图吴薇 H114

【编辑:何敏】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