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厅副厅长:别再给大学“单向批发学生”了
“这次高考改革,我认为是继1977年恢复高考之后,最具有革命意义的一次改革。”3日,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十八届三中全会对高考改革的说法,核心在于招生制度改革,这次改革能够赋予高校和学生更多的自主权。
高考改革核心在于打破“一考定终身”
在今年2月20日召开的全省教育工作会上,省教育厅提到根据国家高考改革的总体方案和具体要求,结合山东实际,2014年出台山东省高考改革方案,充分发挥高考招生改革对素质教育的积极引导作用。
“这一方案尚未出台,所以不便评价。”张志勇表示,不过,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对高考改革的要求中能做出一个基本判断,那就是探索实行“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等。
“在我看来,这次高考改革是继1977年恢复高考之后,最具有革命意义的一次改革。”张志勇说,这次改革的核心在于招生制度的改革,能够真正突破“一考定终身”。
建议高中学考上升为国家考试
张志勇认为,对于这次高考改革,很多人关注的是考试科目的改革,其实是整个招生制度的大变革。
按照山东省教育厅2014年工作要点,夏季高考科目将进行优化,同时还要制定多元录取的模式。张志勇表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将成为高考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重要参考,“要保证学考的公平公正,必须将学考上升为国家考试。”
张志勇分析,目前,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由各省单独组织,以山东省为例,在一共14个考试科目中,考试成绩也有多种表达形式,有的用ABCD这样的等级,有的用合格来表达,在考试的组织实施过程中,通常也不如高考那样严格。如果把学考成绩当做高考录取重要的参考标准,那就需要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将其上升为国家考试,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客观、可用。
双向选择激发高校改革活力
目前,高校在招生时并没有太多的自主权,基本上是省级招生考试部门按照最低录取线不断地向学校输送学生,这一做法,张志勇形象地描述为“单向批发学生”,这样很容易出现教育畸形问题,比如“我上某所高校,不是因为我对某所高校的某个专业感兴趣,而是因为我的分数够了”。
张志勇希望,经过这次改革之后,能够建立“多投多录,双向选择”的录取模式:一个学生可以向多所学校投送自己的入学申请,也可以拿到多个学校的录取通知书,但他可以自主选择最喜欢的学校和专业。
张志勇表示,这样的做法将会带来两个好处:一是对孩子兴趣的培养有了制度的保障,确保学生选择的专业、学校和自己兴趣相匹配;二是激发高校改革活力,促进办学质量的竞争,高校办学特色和品牌意识会大幅度提高。(文/本报特派记者 王富晓 杨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