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取通知“乌龙寄”不是小事一桩
日前,据媒体报道,广东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邮寄给新生的1000多份录取通知书不仅送达地址“南辕北辙”:顺德的寄去了汕头,东莞的寄去了清远,汕头的寄去了阳春……而且学生姓名也弄得“张冠李戴”。
高校给学生寄送录取通知书是招考工作的重要一环,校方理应通过准确无误、及时快捷地邮寄录取通知书来为莘莘学子们上好入学前的“第一课”。然而,中山学院如此低级的错误,不免令人啼笑皆非。
表面上看,“乌龙寄”只是一次偶发事件,但却暴露出学校管理上的漏洞。更让人费解的是,该校之前也出现过类似情况,却没有及时为管理漏洞“补防”,反而让类似事件一再发生,这是典型的教育管理“短路”。或许在学校眼里,邮寄差错乃小事一桩,不足挂齿。但不知道学校可曾想过:这给学生心理上带来的负面影响却不容小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试想,连邮寄这样的事都做不好,准大学生们又会对学校未来的教育抱有多大信心?何况邮寄的是学生们为之奋斗多年的录取通知书?
近年来,媒体频频曝光一些学校发生的“乌龙”事件,究其缘由,还是“短视”思维所致。有些学校和管理者总是把对学生的教育囿于学校之内、课堂之中,专注于学生的在校教育,校园之外的事情常常被忽视。其实,教育是无处不在的,哪怕寄送通知书也是一次难得的教育实践。育人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学校和教育者的弹指挥手间,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纵观当前的中国教育,从来不缺对教育“高大上”的宣言和口号,缺少的是把小事做好,把好事做实的实际行动。现实中,一些学校由于管理上的“不拘小节”,掩盖了工作中的疏忽和纰漏,一旦发生失误就会猝及不防,必然要牺牲学校教育的公信力。高等教育不仅仅是用高水平的文化知识武装大学生们,做好教育管理的同时更需要好的言传身教给予他们成长的“精神食粮”。
录取通知书的寄送也体现着高校对学生服务的意识和质量。此次“乌龙寄”事件或许给学生造成的损失算不上大,但学校的管理者们需要吸取教训,及时填补管理的漏洞,用今后高效优质的服务来赢回学生的信任。
(作者系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渴口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