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SAT考试成绩延迟发放 中国考生如何应对?

2014年11月14日 09:18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二○一四年一月SAT香港考场 来源:《新京报》

  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报道,美国大学入学考试(SAT)的管理者日前表示,将暂缓公布于10月上旬参加考试的中国和韩国学生的成绩。报道称,负责在全世界管理这项考试的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表示,将延期公布10月11日的应试者成绩,至少临时推迟,因为“基于确切、可靠的信息”,可能存在作弊行为。

  一石激起千层浪,消息一出,中国家长和学生陷入忐忑的等待中。

  影响多大还不好说

  SAT成绩是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高中生申请美国名校及奖学金的重要参考。该测试分为通用考试(也称SAT1)和单科考试(也称SAT2)两种,通用考试由阅读、数学及写作组成,专科考试包括物理、化学、外语等科目。

  启德教育集团美国项目销售主管刘云霞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这次成绩的延迟发放或多或少会对申请美国名校提前批(EA/ED)录取的考生造成申请上的影响,因为这些学校中的大部分申请截止时间是11月1日,但“究竟是什么样的影响,现在还不好说。”

  该消息发布后,对待延迟发放成绩,美国院校的态度不一。一些学校反馈的消息比较正面,表示可以接受SAT成绩延期递交,比如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也有学校表示,可以考虑接受SAT成绩晚一些递交,但可能会削弱学生的竞争力。但也有大学表示不接受延期递交SAT成绩。

  “在最终结果出来之前,我们也是为申请美国提前批录取的考生捏了把汗。”刘云霞说,“但此次SAT成绩延迟发放涉及学生较多,对美国相关大学来说,评估阶段也会有压力,他们并不希望错过真正的好学生。”

  相关留学专家则表示,对那些10月11日首次参加SAT考试的学生或者之前考过但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影响可能会较直接,可能会因成绩的延期公布而影响自己选校、定校和申请的进度。

  学生该做哪些准备

  面对成绩延迟发放的突发事件,学生究竟如何应对?相关留学机构专家给出了建议。

  刘云霞表示,根据启德收到的美国相关大学回复,虽然不少学校表示接受延迟发放的成绩,但学生在自己的SAT成绩出来之后第一时间,可以先将分数截屏发到大学相关邮箱,以便学校审核。“如果之前已有比较不错的SAT成绩,可以用之前的成绩递交申请;如果原来的成绩很低或没有成绩,赶紧着手准备11月、12月的SAT考试,值得注意的是因为成绩延迟事件,考位会比较紧张。”

  沃邦国际教育相关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建议,考生千万不要轻易“裸考”(指未做任何准备就去参加考试)SAT。因为根据以往经验,有些学生的SAT分数延迟公布是因为和上次考试相比总分提升过大,比如提高200分至400分左右,或者是单科表现差异过大。该专家建议考生第一次参加SAT考试就要尽可能有把握,做好充分准备,考完也请尽早对答案,一旦发现成绩不理想就尽快取消这次考试成绩,这样就不会影响下一次考试的出分。

  也有专家指出,要提前做好准备,最好在每年上半年就参加SAT考试,或者提前一年就着手,尽量不要拖到申请当年的10月才首次参加考试,免得陷入被动。

  诚信问题不是儿戏

  根据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的声明,“有机构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罔顾所有学生的利益,尝试非法获取考试材料”。美国《时代》周刊引述该中心发言人的话称,对“非法获得分数利益”的行为表示“强烈谴责”。

  此声明让公众目光再次聚焦于诚信问题。此前亚洲考场就曾发现SAT“作弊”事件。去年5月,美国大学委员会也因类似原因取消当时韩国考生的SAT考试成绩。

  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全球各国参加SAT考试的高中生人数逐年攀升,来自中国、印度、韩国的考生人数大概占美国SAT考试国际考生人数的50%。

  此次SAT成绩延迟发放后,将教育培训机构置于舆论漩涡中,有媒体曝出有教育机构存在提前将考题拿给学生做练习等诚信问题。

  “诚信问题不是儿戏。对学生来说,进入心仪的学校后,还面临小组讨论等实际问题。而且,如果存在成绩造假,入学后被学校发现,还会遭到严肃处理。”刘云霞说。

  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副教授瑞贝卡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称,此次大范围推迟公布成绩对那些认真准备此次考试的学生而言不公平。作为一家为亚洲学生提供进入美国院校服务的网站负责人,瑞贝卡称:“ETS应承担责任,考试管理者本应确保考试材料的安全。”(薛 梓)

【编辑:李欢】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