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之路(第一章)
12月25日晚,新年即将来临。寒风中,两个衣衫褴褛的孩子,在车水马龙的街口,为别人拉开车门,换来几元钱。微小,卑微,他们是这个城市的流浪儿童。
2009年12月19日,成都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联合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发布《成都市流浪儿童问题调研报告》。成都,是重要的西部流浪未成年人流入地和全国的流出地。这是继2005年之后,成都第二份流浪儿童报告,流浪儿童的数量较4年前减少了25%。4年变化的不仅是数据,流浪的原因、流浪的心理,都有了新的变化。
12月26日,在多宝寺南路的成都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里,儿童教育科科长小袁值班正与一名刚进来的孩子见面。在这里,每进来一个孩子,工作人员都会和他们见个面,简单聊一聊,记录在本子上。
导致流浪儿产生的原因很多,有重大自然灾害时儿童紧急避难、儿童与家庭关系紧张、受到暴力伤害、监护人失职等……而在2006年后,这些记录中出现了一些“新型案例”:由网络和选秀而流浪街头的儿童。
诱因
每一次观看选秀节目时,总在海选阶段会有不少“奇人”逗得我们发笑。但笑过之后,你可知他们的故事?
选秀少女
头发五颜六色她们在暑假成批出现
成都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工作人员最先意识到“选秀”带来的冲击,是2006年夏天。那年,中心前后到来几批孩子,全是女孩,年龄在12岁至16岁。不同于其他的流浪儿,她们衣着干净,装扮时尚。头发大多烫得蓬松爆炸,染成五颜六色。
她们为什么会集中这段时间出现?中心工作人员对此开展了调查。几次谈话后,一个女孩终于说出了原委:“其实我是瞒着父母,偷偷来成都参加海选的。”女孩红着脸,反复请求老师不要将自己离家原因告知父母。而家人接走孩子后,竟说:“根本不知道她在想这个”。
从那一年开始,每年一到选秀时期,作为“选秀”热地的成都,迎来不少的青少年,而每逢这段时期,成都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都会接收近十个怀有“星梦”的流浪少女。
个案解析
我不学柔道,我想当歌星!
今年7月,一名少女主动来到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求助。“这不是小倩吗 (化名)?”这姑娘15岁,一直在父母安排下学习柔道。今年初,她因和家人争执曾离家出走,被警察送到中心,后经协调,工作人员将她送回了家。现在,小倩再度上门,工作人员有些惊讶。小倩话不多,问多了她就开始烦躁,并显露暴力倾向,几次欲动手打人。
她几天后终于吐露心声:“我不学柔道,我想当歌星!”原来,小倩也因到成都参加选秀无果,又花光了身上的钱后才到此求助。
因为网络离家出走,可能已经不是新鲜话题,但责怪网络显然更加不新鲜,责任在谁?
落“网”少年
男孩们一聊开话题就转到色情、赌博
在救助活动的儿童自我介绍环节中,工作人员发现:孩子们总会在原有的姓名、昵称等选项后面,自愿加上QQ号。伴随着这一网络身份的普及,另一新的出走原因也进入他们的视野。
每天下午,救助保护中心都会在活动室开展交流活动,引导流浪儿童敞开心扉。今年开始,工作人员从孩子们口中频频听到网络话题,如某网站能找到“好看又刺激的电影”、在网络游戏中如何“杀死”对手“最狠、最刺激”。
之后,工作人员渐渐发现:“如果男孩聊得尽兴了,还会毫无顾忌地讨论网络色情、暴力、赌博等相关话题。”这时,工作人员会对他们进行委婉地引导,协助他们讨论一些自我保护的技巧。
个案观察
独身来蓉为了网友不上学
今年1月,救助保护中心接收了一名16岁流浪儿童小安(化名)。
工作人员回忆,小安当时表现得很冷漠,总是喜欢一个人坐在角落发呆。经过几天的接触,小安才敞开心扉,讲述流浪的原因:小安家境不错,从山西到成都学习厨师,其间,在网吧认识了一群“朋友”,便不愿再回去学习了。
“朋友”十分热情,花着小安的钱四处游玩,当小安身上所剩无几时则悄悄离开,将小安丢在了双流。由于无钱回家,警察将其送来中心。
担忧
网络让孩子更难回家
孩子流浪的根本原因并没有改变——他们与家庭缺乏沟通。但小袁知道:选秀少女要回家不难。因网络离家的孩子,却也因为网络更难找到回家的路。
对选秀少女,工作人员分析,成绩不好的孩子容易对读书失去信心。但大多数父母坚信读书才是孩子的唯一出路。孩子不敢向父母倾诉,天真的念头得不到及时矫正。“如果把读书视为枷锁,选秀节目就成了一盏明灯,她们会想:原来自己可以不用读书,通过这条路成为大明星。”
与因选秀出走的少女相比,工作人员更担心那些沉溺于网络的流浪儿。现在,流浪儿童借助网络可很快找到新圈子,在陌生城市结识“朋友”。他们可能会向流浪儿童介绍发卡、捡垃圾等维生的工作,也可能成为流浪儿童的“老大”,教唆其进行不法行为。“一旦适应了这种环境,流浪儿返乡几率就更小了。”
数据
总数超5500男孩儿占80%
2009年12月19日,成都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联合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发布《成都市流浪儿童问题调研报告》,这是成都市针对流浪儿童的第二份调查,第一份是在2005年。
总数 调查根据基础数据和近年来的工作数据进行推断,成都现有街头流浪儿童人数应该在5500至8500人之间,这一数据,与2005年同期调研数据相比,下降了25%左右。
男童本次调查显示,近三年来成都市受助儿童中男性始终占到80%左右,同时,流浪儿童群体呈低龄和低文化的“双低”现象,尤其农村流出儿童比例在逐年增高。
明日预告
流浪之路(第二章)
“嬢嬢,我混广汉的”;“我们生存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用拳头打出来的”;“我回去读完初中,就加入组织!”3句话,分别出自3个流浪男孩,最小的是8岁,最大的不到16岁。
这样的孩子,即使来到了救助中心,在回家后,仍然会再次流浪——或者说是出来“混”。
明天,让我们来了解他们的生活,了解如何截断他们的“江湖路”……
早报记者谭晓娟 房欣 摄影 华小峰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