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教育部长的更换使得教育话题再一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许多网友对新任教育部长履职以及关心的教育问题,在网上展开热烈讨论。对此,履新仅7天的教育部长予以积极回应,并在7日举行的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上说,各地要把义务教育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11月8日 《中国青年报》)
没人能够否认教育的重要性,它小则关系到一个人、一个家庭的命运,大则关系到一个国家未来的走向。也正因为如此,大家会对新任的教育部长如此关注,并抱有巨大期望。
也许大家还记得网上曾经流传一组令人心酸的照片,一些孩子为了上学,过悬崖、吊绳索、走独木桥,千里迢迢到很远的学校去上学,午饭只能是自家带的干粮,这种现象在偏远的山区不是个别。而身处城市的家长们,不少人都有一段无奈的为孩子择校的经历。名校,这是一个让家长们又爱又恨的字眼,它的存在让家长们挖空了心思、削尖了脑袋,心力交瘁。将这两者放到一起,是因为二者鲜明地指出了一个矛盾——教育资源不均衡。学校不是企业,并不适用于“大鱼吃小鱼”的法则,“教育不公是最大的不公”,它不仅剥夺了一部分人享受平等教育的权利,还滋生了 “教育腐败”,金钱和权力渗透其中,使得教育偏离公益事业的本质。
如今,新任教育部长强调要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也就是说,要让每个孩子享受优质均衡教育,不管是农村的还是城市的,不管是经济发达区域的还是贫困落后地区的,都能享受到相对平等的教育资源。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全民期待的蓝图,我们可以顺着部长的思路来解构这个蓝图该如何实现。
教育发展均衡可以分解成学校分布均衡、教育投入均衡、教育资源均衡、教师待遇均衡、升学比例均衡等。但长期以来,教育投入忽视了薄弱地区,投资不足,学校少,规模小,设施不全,配备的师资力量不足,很多教师身兼数职,且教师待遇远不如发达地区,而对一些重点学校、窗口学校投入大量资金,甚至是过剩投资。如此一来,优质生源,优质教师资源逐渐转移,升学比例愈加“偏心”,落后的学校更落后,甚至最后因为没人而关门大吉。所以说,实现均衡发展,关键在于“扶贫助弱”,而这需要大刀阔斧的制度改革来支撑,比如建立偏远地区援助体系,设立专项基金,甚至出台“落后地区教育促进法”,用法律的形式来确保义务教育的公平性,等等。
实现教育公平,并不意味着没有竞争。相反,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竞争才最有序,也最有效。在切实提高偏远山区教师待遇的同时,应在教育体系内积极引入竞争机制,以助推教育的螺旋式上升发展。如此,蓝图总有一天会成为美好的现实。但这样一个人民期待的结果,一个努力的过程,以及一份改革的责任,显然不能全部押在一个教育部长的肩上,教育均衡发展,说到底需要全民、全社会共同努力。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