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许朝军
“保证书、保证书,保证以后不读书”“手心手背,狼心狗肺”……3月21日,世界儿歌日。记者采访发现,许多孩子们的口中,少了阳光、单纯的美丽童谣,却不时蹦出这样一些带有恶搞、暴力色彩的“灰色儿歌”,令不少家长十分担忧(新华网3月21日电)。
专家研究证明,儿歌是让儿童最早感受母语文化的重要语言和文学形式,它可以给孩子语音方面早期的美感熏陶,让儿童感知母语的音乐美、声音的形式美。让儿童接触一些优秀的儿歌,对他们的成长非常重要。一边是很少有好儿歌可唱,一边是灰色儿歌流行,这不仅使孩子少了儿歌的成长营养,还使儿歌的作用大打折扣。
目前从事儿歌创作的人不少,但真正能被孩子喜欢并传唱的好儿歌却并不多,这除了宣传不到位、推介不到位之外,更关键的一点是,创作者的创作离孩子的现实太远,没有顾及孩子的喜好和现实的需求。
更何况,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目前对孩子的评价都满足和陶醉于孩子的成绩多少,孩子能达到多高级别的艺术考级,孩子能获取什么样的表彰,却对孩子天然的成长需求,有时不甚在意。在这样的情形下,儿歌又如何能受到重视呢?这也不难理解为何传统儿歌面临传承断层、新创作儿歌繁荣之下难掩浮躁和苍白了,世界儿歌日正提醒我们不仅要关注儿歌对孩子成长的积极作用,在普及儿歌上下功夫,更要关注儿歌与儿童脱节背后的真正原因。(河南禹州)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