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呼声不断,一方面政府和企业为解决大学生就业而推出的见习岗位却火不起来,近日,记者走访政府、企业和见习学生一探究竟。
据统计,2009年中国内地有610万应届毕业生将走向就业市场,而与此相对的是中国经济形势尚未走出不景气区间。7月24日,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尹成基介绍,截至7月1日,全国有415万高校毕业生落实去向,就业签约率为68%,仍有近300万毕业生未实现就业。
此前,人保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王亚栋表示,今年下半年,剩下的30%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中有60%将通过毕业生见习计划(目标是三年100万)、参与创业培训、享受困难人员就业援助等措施实现就业,最终要实现今年88%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
但是,毕业生见习计划对大学生们的吸引力究竟有多大?
见习岗位转化为就业岗位并不容易
从今年2月底全面推开大学生见习计划以来,杭州已建立见习训练基地256家,累计提供见习训练岗位近万个,其中不乏事业单位和大型知名企业。截至6月底,参加见习训练的大学生仅为2653名。同时,杭州团市委也推出了“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目前已经推出5000多个岗位,有1800余名大学生参加见习,400余人实现就业。
据杭州市劳动保障局有关人员介绍,见习期间,杭州市政府每月给见习学员发生活补贴,标准是当年杭州市区最低月工资标准的70%(现为672元),另有综合商业保险补贴。见习期间,见习学员与见习基地不签劳动合同,只签订见习协议。见习期间或见习期满,如果双方都满意,再办理正式的录用手续。
记者了解到,事业单位的见习岗位比较受追捧。如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这次推出了内勤文员、见习医生、见习药剂员、见习护士等20个见习岗位,竞争激烈。来自浙江中医药大学的阮赟今年毕业,现在已经是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理疗科的正式医生,“本来见习期是6个月的,因为表现突出,我在这里见习4个月就转正了。”阮赟深有感触地说,大学生见习训练岗位比普通实习岗位更有人情味,更加实际。签订见习协议后,每个月政府和医院的补贴总共有八百多元,给大学生提供了较好的生活保障。“在见习训练中,实际操作能力大有长进,能更快地适应实际工作需要。”阮赟说。
见习单位对该项举措的反应如何?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的相关负责人说,见习这种形式让医院对新招人员有个考察期。如果直接去招聘,单看学历、成绩,不一定看得出求职者的好坏,而通过3到6个月的见习期,很容易就能看出来。
尽管毕业生见习计划受到学生和见习单位的好评,但见习率不高是不争的事实。对此,杭州团市委相关项目负责人分析认为:主要还是因为见习单位留用人员情况不够理想,影响了大学生的见习积极性。据了解,这项政策对见习单位录用见习大学生并没有硬性指标要求,所以一些见习单位虽然推出了不少见习岗位,但实际上并没有多少招人的计划,大学生一旦了解到这个情况便打起了退堂鼓。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由于这项政策推出的时间还不长,很多学生对见习岗位不够了解,而且,第二季度正是大学生找工作的高峰期,大学生往往还是以找正式工作为主,而不考虑参加见习。
有关人士指出,尽管推出见习计划的根本目的是要促进大学生就业,但见习并不直接等于就业,对于暂时难以找到正式工作的大学生来说,通过见习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就业创业能力,不失为一条为日后就业创业增加砝码的好渠道,对此大学生应理性看待。
部分大学生缺乏艰苦创业精神
为了鼓励大学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义乌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的实施办法》,并在市内三鼎、梦娜、浪莎、新光等15家龙头骨干企业,建立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据统计,这些企业为大学生们提供375个就业见习岗位。从今年5月开始,凡是义乌籍尚未就业的普通高校毕业生,都可以到义乌市人才交流中心报名申请就业见习,见习期一般为6个月,最长不超过1年。据了解,见习生一般每月都能领到1100元以上工资,加上政府每月500元补助,加在一起至少有1600元收入。但时间过去3个多月,真正在企业见习的大学毕业生只有30多人,尚不足十分之一。
浙江三鼎控股集团是此次大学毕业生就业见习提供岗位最多的企业。公司董事长丁志民表示,到企业来看的义乌籍高校毕业生有40多人,但留下来见习的只有5人,而他们安排的见习岗位有60多个。他们本来希望通过此举获得一批有知识、有文化、有创业激情的年轻人才,结果是一场空。
谈及义乌大学生就业见习为何火不起来,丁志民分析说,像义乌这样的大学生就业见习待遇,在外省市及周边县市应该会很火,在义乌没人来的原因,他认为是一些大学生家庭条件比较好,缺乏艰苦创业的精神。丁志民说,他们企业管理比较规范,制度也较严,但上班并不很累。可40多位义乌籍高校毕业生到企业考察后,就没有再回头。现在企业见习的5个大学生也都来自义乌乡下。
不过留下来的学生对未来还是比较乐观的。毕业于武汉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的贾稀稀,在梦娜袜业的生产车间与其他企业员工一起熟练地挡车织造。她说,通过几个月的见习,能锻炼自己的意志,培养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也能了解基层操作情况,以后转变岗位也能够很好地适应。
对于一些已经报名实习,做了几天就走人的同龄人,她认为,有的是吃不起苦,看在一线干,被吓跑了;有的对工作环境和岗位存在过高的期望,挑肥拣瘦。最关键的原因是,他们没有生存压力,对自己也没有严格的要求,依赖思想较重。本报驻浙记者蒋萍
本报通讯员 梁颖睿 张建成(本报杭州8月12日专电)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