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开封1月23日电 (记者 贾亲亲 通讯员 刘洋) 记者今日从河南大学获悉,该校已成立古汉字研究所,河南大学副校长关学增,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主任李伯谦共同为“古汉字研究所”揭牌。
据了解,在去年11月21日由中国教育部和黄河水利委员会主办的“黄河学”高层论坛上,专家、学者曾纷纷呼吁构建“黄河学”学科体系。“古汉字研究所”是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继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研究所、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黄河文明研究所、中原文化与民俗研究所之后成立的第五个独立研究所,也是该中心整合校内外研究力量的又一次重大举措。研究所下设甲骨学与殷商文明、金石学与上古文明和战国文字与《说文》学三个重点研究方向,将建成古文字与中原汉字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和河南大学和中原地区的古汉字教学基地,指导、参与中原家乡汉字文字资源的开发。
另据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苗长虹教授介绍,在创建‘黄河学’的过程中,黄河文明的研究是‘黄河学’的重头戏,而汉字研究则是黄河文明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的古文字学是我国古代文明研究的前沿窗口,如今它已经自成体系,包括有甲骨学、青铜器铭刻学、战国文字学、简牍帛书学、《说文》学等多个学科分支。古文字学是构架在考古学、历史学、汉语史、文献学、文字学诸学科之间的一门新兴学科,虽然古文字学科在教育部颁行的教学大纲和社科类目中至今尚没有明确定位,而且由于受古文字符号印刷条件的限制,国内目前甚至还缺少相关的专业刊物、没有一家这方面的核心期刊,但随着出土古文字资料的日益丰富及研究的逐步深入,该学科也在快速发展之中。目前国内不少高校已把它做为学科建设的重点,古文字学已成为中华传统学术文化中一个重要的专业领域,倍受海内外学人所瞩目。
河南大学副校长关学增指出,河南是一个汉字资源大省,出土古文字资料极其丰富,汉字在黄河文明的产生、发展和传播中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河南大学近数十年来在古文字和汉字文化研究领域名家倍出,前后有董作宾、孙海波、朱芳圃、姜亮夫、于安澜、高文、李瑾、王子超、郑慧生等学术前辈在校执教。河大学者以往在甲骨学研究领域更是成就卓著,曾经在学术界享有声誉,进入省部共建的新发展阶段后,将继续发挥研究资源优势,发扬优良的治学传统,建立起古文字学的教学、科研基地和学术交流中心,形成河南省的特色学科。 完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