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官揭秘高考招生骗术 逾半数以进军校为名——中新网 - 闆风珶鎶骞冲彴
本页位置: 首页raybetapp2涓嬭浇 教育新闻
    检察官揭秘高考招生骗术 逾半数以进军校为名
2010年06月13日 07:58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2010年高考刚刚结束,招生工作已经启动。检察官提醒考生家长,所谓扩招、机动名额都不可信,不要因为侥幸心理和“花钱好办事”的想法而上了骗子的当。

  近年来,高考招生诈骗案愈演愈烈。北京市海淀区是全国重点大学最集中的地区,海淀区人民检察院近两年办理的数十起案件中,被害人在5人以上的案件比例从2008年的23%上升到2009年的43%。

  高招诈骗常用“偷梁换柱”

  据海淀区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官介绍,“偷梁换柱”已经成为了现在高考诈骗案中一个突出特点与常用策略。

  6月3日,犯罪嫌疑人杨某以涉嫌诈骗罪被提起公诉。

  2008年,杨某仅是个不满20岁的大专生。杨某在暑假回家看父母时结识了张某,并向张某称自己女友的父亲是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办主任,手里有一定的扩招名额。杨某称这些扩招生与统招生待遇一样,毕业后颁发一样的毕业证。希望儿子能有个好学校上的张某信以为真,先后两次给了杨某“关系疏通费”共计5万元。

  之后,杨某帮张某之子办理了人大自考部的入学事宜。张某之子入学后发现真相,遂向杨某提出疑义,但杨某以“最后拿的文凭国家都承认”等理由百般抵赖。

  直到2009年9月,在被害人的一再要求下,杨某才退还受害人两万余元。

  检察官表示,随着家长与考生们的警惕性提高,一些犯罪分子的诈骗手段更加隐蔽,在收取高额费用后,提供给被害人各种与承诺并不相符的录取类别,一般以成人教育、自考等糊弄受害者,告知其与统招生一样。

  另外,骗子利用学校环境、假扮校方人员也是高考诈骗通常的策略之一。杨某就把第二次收钱的地点选在了人大校内的餐厅中,利用学校环境取信于受害人。

  在海淀区人民检察院办理的案件中,有的骗子选择团伙作案,分工扮演“联系人”、“中间人”、“教员”等角色,将办理入学涉及的部分环节及人物展示在受害人面前,借此骗取受害人的信任。

  “除了假身份,伪造文件及相关手续也成为骗子诈骗的新策略。”检察官说,近年来,就有犯罪分子伪造学校扩招文件、招生表、缴费通知单、录取通知书等相关文件,以彻底消除被害人的疑虑。

  检察官提醒,录取通知书一般都可在学校或招考部门网站查询真伪。而一些学校因报考人数不足降分录取,也都会在相应网站上公开信息,限定严格的分数线,并无骗子所谓的“机动名额”。

  逾半诈骗以进军警院校为名

  据海淀区人民检察院的统计,该院办理的高考诈骗类案件类型较为集中,其中以帮助办理上军警院校为名实施的诈骗占全部案发量的50%以上。

  2006年海淀人民检察院受理的周某诈骗案中,犯罪嫌疑人周某伙同另外两名犯罪嫌疑人以认识总政、总参领导,可以办理军校特招学员为名,分工负责联系考生家长,伪造总政干部部关于办理2004年军事院校扩招本专科学员入伍手续的通知、推迟入学通知、录取函、军事院校特招学员登记表以及西安政治学院、第四军医大学等学校录取通知书等一系列文件,组织考生军训,使多名被害人陷入其精心策划的骗局中。

  犯罪嫌疑人周某等人骗取了被害人112万余元巨款。

  检察官分析,许多考生家长对于毕业后较易解决工作问题的军警院校青睐有加,而军警院校在家长心目中较为神秘,认为其招生过程不透明、人为因素可介入空间较大,因此轻信了骗子的承诺。

  事实上,军警院校一般都参与国家统一招考,并无提前录取或所谓机动名额,只是在普通招考流程外还需要经过政审等特殊流程,某种意义上比普通高校招考更为严格。

  另一类容易成为骗子的幌子的就是艺术体育类院校,此类招生诈骗也占到案件总数的10%。

  由于许多艺术体育类专业对于文化课程要求分值较低,因而给考生与家长造成“艺术体育类院校(专业)容易进”的错觉。再加上学校在专业课加试方面有较大自主权,骗子即利用此点哄骗被害人说自己有关系可以疏通。

  在海淀检察院受理的胡某诈骗案中,胡某便以为被害人之子办理北京交通大学的体育特长生需赞助费为名,伪造印有北京交通大学校长签字和招生办公章的“缴纳赞助费”通知书一份,骗取被害人10万元。

  检察官提醒广大考生家长,艺术体育类院校(专业)一般都需要加试,并会将加试成绩与录取名单公布在相应网站上,不要相信骗子私底下所谓的“活动关系”。

  检察官建议,广大院校及招生考试有关单位,加大对于招生规定、咨询查询方法以及监督机制的宣传,令招生过程真正实现透明。 本报记者 李丽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