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寒农村娃挤上“艺考路” 培养一名艺考生需15万——中新网 - 闆风珶鎶骞冲彴
本页位置: 首页raybetapp2涓嬭浇 教育新闻
    贫寒农村娃挤上“艺考路” 培养一名艺考生需15万
2009年12月16日 11:06 来源:荆楚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心酸赶考

  贫寒农村娃挤上“艺考路”

  近年来,由于就业压力加大,高考生从“读大学”向“冲重点”转变,越来越多的农村娃也挤上“艺考路”。他们的加入,使艺术高考升学路竞争更趋激烈,也让艺考路多了几分心酸。

  杜爽是黄陂七中高三学生,这个长相清秀、身材高挑的女生家住黄陂祁家湾,一岁多时父母因车祸双亡,由爷爷奶奶拉扯大。尽管她在班上成绩不错,但她自认为“上‘二本’有点危险”。“我想上‘一本’,因为据我所知,越是好大学,学费越便宜。对于农村孩子来说,上大学是唯一改变命运的出路。”

  杜爽在老师的建议下改学艺术。今年9月,她来到武汉,在多芬艺术学校参加音乐培训。鉴于她家的经济条件困难,学校免除了大部分学费,生活费靠叔叔和姑姑每月各资助200元维持。“我知道学艺术很费钱,对此我一直在自责,但没办法,我想上好大学!”杜爽说。

  400元的生活费对于那些每月花销一两千的同学来说,太少太少,可对于杜爽来说,这是她一个月生活开支的全部,有时甚至还能省些钱出来。为了省钱,她常常不吃饭,曾有过两天不吃饭的记录,“饿过了就不觉得饿了”。

  和杜爽同在一个班的张苗来自郧县南化塘镇,上大学的梦想也让父母都是农民的女孩不顾一切改学艺术。“今年9月份来时,父母给了我2000元生活费,这些钱一直用到现在,还可以再坚持一个月。”张苗告诉记者,刚来的头一个月,她连续三个星期顿顿吃馒头,那个月她只用了100元生活费。

  “学生走‘艺考路’,考验着家庭的经济压力。”武汉市68中心美术老师张付全说,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村娃为读重点大学,她们既要承担学习压力,还要面临沉重的经济压力。

  算算账

  15万培养一名艺考生

  美术考生小林的家长李女士算了一笔账,除了学画画必要的水彩、铅笔、纸张等,单单小林双休日上培训班的费用一个月就要2000元,另外,补习文化课的家教每小时50元。“一个月加起来起码 4000多元吧。”让薪水不高的李女士发愁的,还有以后大学四年的学费,以及另外的专业投入。

  今年 27岁的汪力于2006年毕业于襄樊学院音乐系,也是因为文化课成绩不佳,高一开始改学音乐。从高三开始,汪力每周从新洲坐车两小时到武汉,请华师专业老师授钢琴、声乐课,一次上两节课,每节课150—200元。“一个月光培训费和路费就是3000元,到校考结束时,这部分开销达2万多元。上大学每年学费和生活费是2万多元,4年下来一共10万多元。

  “父母曾为我算过一笔账:改学艺术后,家里一共花了15万元。”汪力说,他不知道在毕业几年之后,“才把钱赚回来”。

  昨日,记者在一家艺术培训学校采访时,遇到7名学生请假到校外“上小课”。一名来自武汉市吴家山中学的女生告诉记者,她上的是钢琴和声乐两节课,每节课不到一小时,学费300元,光“上小课”一个月的花费是2400元,上到明年“校考”时,估计要花1.6万元,加上在这里的培训费,7个月学费近3万元,这还不包括每月的生活费。

  家长李女士说,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这条路,只要女儿愿意读书,家里就是再困难,也会支持她走下去。

  就业不易

  毕业后大多学生改行

  经过漫漫艺考路,好不容易进了大学,可是考上大学之后的艺术之路究竟怎么样呢?

  在我国部分省份公布的就业白皮书中,艺术类专业的就业率多年来一直比较靠后,很多毕业生选择的是灵活就业。而且,为了找到谋生之路,很多毕业生不得不放弃专业。

  以山东省为例,去年其一般专业有效就业率不足50%,甚至多数维持在20%上下,艺术类尤其是美术类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是用“惨淡”来形容,部分高校的美术类专业就业率很难达到10%。

  昨日,记者采访一名前年从某院校国画专业毕业的学生。他说班上共30个人,现在做与专业有关的同学在一家拍卖行做鉴定工作,其他的有人在广告公司或在美术培优机构,有人在电视台做摄像。

  在武汉街道口一家公司工作的张先生以前是湖北美院毕业的。一年光学费就要一万多,加上其他方面的开支,大学四年花费达10万。虽说张先生年薪六七万,在同学中算是好的,但他舍弃了老本行:原本他学的是油画,后来改行干起了动漫。“面对就业形势,艺术类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并不一定都从事艺术工作,艺术院校普遍存在‘隐形就业’现象,比如自己经商或创业。”汉口一所高中校长说。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与传媒、美术和音乐有关的影视制作、动漫产业和网络游戏等新兴民营产业的迅速壮大,为艺术专业人才提供了更广的就业渠道。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