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坡头区乾塘镇东村小学2003年因村民反对免于被撤并,由村里接手试办;在8名民办教师努力下,近年来整体成绩连续排全镇第一
□一所免于被撤并的“麻雀学校”,是如何创造这种“非典型样本”奇迹的?奇迹背后,又承载了哪些重负?南方日报记者前往展开探寻
□在未来可能被撤并的不确定命运图景下,东村小学这样的“麻雀学校”,面临教学资源短缺、教师收入低的窘境,亟需社会关注和扶持
-背景
教育部:部分农村中小学暂缓撤并
日前,教育部印发通知,要求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调整中小学布局时,对条件尚不成熟的农村地区,要暂缓实施布局调整,自然环境不利的地区小学低年级原则上暂不撤并。要进一步规范学校布局调整的程序,撤并学校必须充分听取人民群众意见。
1月30日午后,湛江西北角、毗邻吴川市的东村小学校园里出奇地静。校门东侧,墙面斑驳的教学楼内,一至六年级的教室门都被铁锁锁上了。所有迹象都表明,寒假已开始了。
沿着楼梯往上攀爬,二层的学校办公楼里,一扇门却开着,两个男人在对话。兴奋的声音从里面传出:“又考了第一名!”话毕,两人同时深吸一口香烟。
东村人再熟悉不过这两个人了———戴眼镜的李春明,东村村民小组组长,一个经常自嘲“一个月拿几十块钱工资,连充手机话费都不够”的村官;年长者是“一个月领700块钱工资”的东村小学校长李富祥,他今年已73岁了。
在东村这个面积不大的自然村里,他们广受村民尊敬。尤其是李富祥,自2003年被东村请来当校长后,已成为村民眼里的“教父”。
在乾塘镇,很多同行都或多或少地了解一些发生在李富祥和东村小学身上的故事。这些故事在一两年前,甚至三年前就传开了。
东村人自己也感慨:一个当初免于被撤并的小学,由村里接手后,在李富祥等8名民办教师的坚守下,竟然麻雀变凤凰———已经连续几年了,东村小学的整体成绩都排名全镇第一!要知道,在2003年前,学校成绩还经常排全镇倒数几名。
“三顾”请老校长出山
李富祥本可在家安享晚年,假如2003年东村的干部不去登门相邀的话。
那年,作为坡头区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首批试点学校,总共只有120多名学生的东村小学,被要求部分撤并———学前班和小学一到四年级的学生仍可在东村就读,但五、六年级两个班的学生,要到3公里外的大仁堂小学读书。
消息传出,引起村民异议,“与其这样,不如一到六年级全部放在村里面,干嘛跑那么远?”李春明回忆说,当年,从东村到大仁堂,并没有现在的水泥路,孩子去读书,没有校车接送也没有住宿条件,只能走读。出于安全方面的顾虑,多数家长不同意撤并,一些村民甚至情绪激动地跑去与镇政府领导论理。
李春明的大哥李兴富当时是村组干部。在村民们的强烈要求下,他和几名村干部跑去与区、镇教育部门协商。“当时难度很大,因为坡头区第一个并校试点就是东村小学,第一个就并不了,政府担心不利于以后的工作开展。”李兴富说,协商了几个回合后,上面最终给出折中意见:办可以,但必须由村里接手作为私立学校来办,村里负责教师的工资开支。
彼时已是8月,再过1个月,就是开学的日子。东村小学变身后,8名公办教师均被调离,学校顿时成为空壳。村干部们不得不顶着压力,到处请老师。
李富祥当时已在安享晚年。这个干了大半辈子小学教育工作的老教师,1996年从一所小学的校长位置上退休后,就过着“赏花赏草,含饴弄孙”的闲适生活。
然而,来自乾塘镇中心小学校长蔡亚富的推荐,打破了他的清净。找老师找破脑袋的东村村干部,在蔡的建议下准备登门拜访。李兴富当时很兴奋,因为李富祥正是他当年的恩师。他想着,有了这层师生关系,老师出山的胜算会大些。
然而,当他和时任村民小组长的李炳章等三人兴冲冲到访时,却被婉拒了。
李富祥告诉他们,自己年纪大了,退休了,不想再重操旧业。其子女们也对东村干部说,父亲现在不愁吃喝,有退休工资,“不想让他再出去吃苦。”
村干部们只能继续“磨”。一次不行,再次登门。感情攻势一度进行得很猛烈。村干部们坚持认为,干了一辈子小学教育的李富祥是最佳人选。“不管怎么样,也不管提什么要求,都要请他出山。”
8月的某一天,李兴富等人第三次登门的时候,李富祥被说动了。他由一名退休的公办教师,变成了东村小学聘请的“民办教师”。
“麻雀学校”获重生
2003年9月1日,东村小学如期开学时,老师却没有凑齐。
压力非常大,老师不好找。李富祥和村干部通过熟人找关系,花了近一个月时间,8名教师才全部到位。公办教师的空缺被填满后,全新的东村小学上路了。
村民们心里其实也打鼓:“以前公办老师教的时候成绩就不好,这些临时请过来的老师,会不会教得比以前更差?”
村干部们还在为学校的经费发愁。校长李富祥一个月的工资是700元,其他7名老师每个月工资600元,8人的工资加上办公费用,1年下来,约需11万元。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