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教育乃立国之本。受教育权是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之一。目前中国教育面临两大问题:一是教育不均衡,二是教育不公平。政府已经充分意识到教育痼疾带来的危害,并正采取有力措施予以修正
本刊记者/刘炎迅
“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国家。要抓紧启动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温家宝总理在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中如是说。
温总理强调,要解放思想,对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制度等进行系统改革。两会前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征求意见稿)》也向公众发布。在很多教育研究者看来,这是一份未来十年中国教育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中国的教育不均衡和不平等的现实,体现在农村落后地区就是教育投入低、校舍缺乏、师资人才流失大;而体现在城市,最主要的就是外来人口子女就学难。
研究者普遍认为,现在的外来人口,在享受教育公平上已经有了一些进步,但仍然有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高考权”困境待解
收入较高的外来务工人员,即便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白领阶层,甚至精英阶层,一旦面临子女上学和高考,同样忧心忡忡。
李方平是一名律师,在北京生活了近10年,他对因户籍制度捆绑的教育不平等深感厌恶,“当然,北京市也做了些努力。”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李方平说,北京曾颁发过“北京绿卡”,即“北京市工作居住证”。
持有“北京绿卡”,可以“在购房、子女入托、入中小学等方面享受本市市民待遇”。异乡人从“北京绿卡”上看到了在这座城市长久生存的信心和热情。
但事实上,绿卡不是灵丹妙药。“绿卡”族的孩子虽然一直在北京就读,却无法在北京参加高考,“部分一时想不开的孩子无奈自杀,让人不免唏嘘。”李方平说。
比如李莉,她在北京就读了10年,却因父母持“绿卡”而非北京正式户口,失去了在京高考资格,不得不突然回到完全陌生的原籍保定小城插班学习,教材内容不同,进度不一,多重困境下,她的异地高考一塌糊涂。她的故事被记者写成新闻,广为流传,但也“顶多是让人唏嘘一下而已”。
有些在北京或者上海这样超级大城市工作多年的人父人母,无奈之下辞去高薪工作,带着孩子早一些回到原籍,给孩子多一些适应的时间准备高考。
有媒体曾报道,2008年,一名一直在京上学的女孩,因参加北京高考报名受阻服毒自杀未遂。媒体报道中引述女孩班主任的话:“这个女生平时好好的,但只要涉及户口,她就情绪低落,不愿意说话。”
目前海南、内蒙古、河南和新疆等省市、自治区都明确要求,除户口外,还要在原籍有3年学籍,才能参加当地高考。
甚至连王小帅这样的知名导演,也会遇到类似的苦恼。为了做一名真正的北京人,他曾托人做了一个假户口,不幸被查出。在后来接受媒体采访时,他情绪难平,“现在孩子上学方面的问题,更让我意识到它(户籍)的不公平。”
打工者子弟求学难
普通低收入的进城农民工的子弟,上不起公办学校,交不起借读费,转而投向私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很多业内人士和研究人员都认为,这是解决教育均衡问题的一个很好路径,应该予以保障。但现实中农民工子弟学校,面临艰难处境。
50岁的山西人蒋茂堂一直在做着类似的努力,遗憾的是,在今年春天来临前,他的努力将暂时告一段落。
早在1998年,他就只身来到北京,在一所私立学校里做老师,他切身感受到外省人的子女在京城就学的艰难。于是,他打算自己办一所学校,专门招收外省人的孩子来读书。
2001年,他终于将自己的学校落户在大兴,他给这所简陋的学校起了一个充满希望的名字——新苑学校。
至今十载,他的学校四易其址,原因各有不同。不过幸运的是,他总能在一番周折后,再次找到新址,让孩子们不至于失学太久。
但这一次,他真的犯难了,虽然他已经名声在外,并且刚刚被评为全国优秀校长,还到人民大会堂领过奖。城市的扩张脚步踏上他的学校,拆迁不可避免。今年1月8日,学校无奈解散。
今年,朝阳、丰台、大兴、石景山等北京区县启动政府储备用地拆迁腾退,30余所打工子弟学校将被拆迁,他的新苑学校不过是其中之一。
相似的情况也发生在文德小学身上。这也是一所民办的打工子弟小学,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奶西村。有些孩子刚转学至此,在此之前,他们分属另外几所打工子弟学校,那些学校都被拆迁了,有的则永远消失了。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