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来到这里,期望这所学校能给他们一个安稳的读书之地。但是他们的梦想很快破灭。2009年7月,文德学校所在的朝阳区,开始“推进城乡一体化暨土地储备工作动员会”,在这个声势浩大的政府项目面前,文德学校只能全身而退。
能存活下来的学校并不多,啥时复建、选址何方,都是个未知数。因为,另一个关卡制约着他们,那就是“非法办学”。 《中国青年报》的一份资料显示,在朝阳区,63所打工子弟学校中,只有14所拥有官方颁发的办学许可证。
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规定,有些根本算不上学校。朝阳区教委社会力量办学管理所所长张连海接受采访时,就曾坦率地讲,“已经将办学标准控制得低到不能再低了”,才批下来这14所,从2005年开始,再没有打工子弟学校取得过这类许可证。
全北京有300所打工子弟学校,取得政府审批的仅有60所左右。
资料显示,我国进城农民工数量已超过2亿人。他们身后有7000多万的孩子,其中1400万孩子跟着他们的父母背井离乡,生存在异乡。
任何一座城市,面临如此庞大数量的外来子弟,压力都是很大的,数量有限的公立学校显然难以容纳这么多孩子顺利入学。一个极端的例子发生在宁波,那里规定,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如果想进入公立学校和本地孩子一样就读,必须交出他们父母的一系列证明,比如计划生育证明、无犯罪证明、劳动合同证明等等,多达10种。
未来值得期待
有媒体做了一个统计,今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26个省区市提到要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2009年11月初,袁贵仁就任教育部部长时,给出了公平教育、平等上学的规划路线图:努力实现2012年义务教育区域内初步均衡、2020年区域内基本均衡的新目标。
“落实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以输入地为主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政策,全面取消借读费。”这句话已经写进了今年教育部的工作纲要。据报道,北京、上海等9个省市已经提出,今年重点要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求学的问题。
在上海,如果拥有《临时居住证》,就可以让孩子上学,这是2月21日上海市教委公开承诺的好消息,这让一部分外来务工者感到满意。
在此次全国两会上,很多委员和代表都提出,国家应该落实“就地高考”,这和“就地教育”一样,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号称西北“小江南”的银川市,目前做的还不错。该市的一所公立学校,近年来招收了大量的外来务工子弟,政府拨款2000万扩建该校。一些民间资本和机构也积极参与,这所学校已经成为一个“半民营半官方”的民间学校。
浙江省经济发达,外来人口更多,比如在温州市,该市龙湾区一共有67.8万人口,外来人口就占了37.3万。这么多外来人口的孩子,如果不能顺畅地进入合适的学校就读,势必要影响社会的稳定和谐。
同时,如果仅仅让这些孩子挤在简陋的打工子弟学校读书,也不是万全之策。去年,龙湾区政府取缔了16所存在危险隐患的非法民工子弟学校,但分流出的6000多名孩子怎么办?
2009年9月9日,一个新形态的学校——我国首所公有民办非营利的新公民学校——在这里诞生了。这所学校由南都公益基金会发起,主要面向外来务工者子女。
媒体评论认为,这一改变教育产权的新模式,最先在北京农民工子弟学校试点,但政府支持力度不足。温州这所学校,是公办学校的首次转型尝试。据当地媒体介绍,“新公民学校由独立的校董会管理与运作,通过社会捐款、政府资助、学生缴费等多渠道筹集经费,形成民办公助的办学模式。”
有学者说,这是通过制度创新,探索政府于市场之外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第三条道路。民政部部长李学举高度肯定,称“意义和影响不亚于希望工程”。未来10年,中国还将出现100所类似的公益新公民学校。
同时,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的大背景下,很多专家都乐观地预见,未来十年中国教育改革将会取得更大的成果,每一位公民都将获得公平均衡的教育机会。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