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排名,就人性化些吧
“ 考试成绩排在第一的,就是1号考生,成绩垫底的,考号也排在最后。”近日,记者接到河北一名家长的来信,反映当地某中学按学生考试成绩排名编排考号、安排考场的现象。这名家长对此感慨道:在校方看来,班级和年级的名次表还不足以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印象,还必须将排名放大成考号,让学生“知耻而后勇”。
早在2006年,教育部在《贯彻〈义务教育法〉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的若干意见》中就曾明确表示:“要严格控制学生在校考试次数,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不得按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排名。”而对于考试排名问题的批评报道在媒体上也一直不断。
可事到如今,公布学生成绩排名的现象不仅没有消失,在有的地方还在不断升级,究竟原因何在呢?
排名变考号的台前幕后
带着疑惑,记者来到这座位于冀东的城市。来信者王女士的儿子李磊(化名),今年考入该市一所重点初中。刚入校的第一次月考,由于数学没考好,李磊排在了年级的60多名,这个成绩排名成了他下次考试时的考号。期中考试时,他被安排在了第二考场。
由于期中考试发挥得比较出色,李磊的成绩排名有了大幅提高,他的考号也前进了不少,等到下次考试,就可以进入第一考场了。眼看期末考试又要来临,母亲忍不住问他,“假如你这次考得不好,落到其他考场怎么办呢?”
母亲的担心并非多余,李磊所在的年级有600多名学生,考试时按标准考场排列,从前到后一共有13个考场。有一次,王女士去学校开家长会,听到旁边的家长互相打听:“你的孩子在哪个考场啊?”一个念头突然闪过她的脑海:要是李磊排到最后一个考场,自己心里会是啥感觉?
王女士承认,学校这么做,对学生搞好学习确实有一定的激励作用,现在儿子每天早上6点半就出门上学,都用不着她催。但看到孩子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少,王女士又感到学校的这种做法实在有些残酷。
“之所以用成绩排名来设置学生的考号,主要是为了减少作弊,有利于考出真实成绩。”12月12日,记者见到了这所中学的校长,她解释说,把不同成绩段的学生安排在不同的考场,主要是为了防止成绩差的学生抄袭身边成绩好的学生。此外,这样排列也方便老师阅卷,“如果水平差不多的学生的试卷放在一起,老师判卷时思维跳跃不会太大,速度就比较快。”
“这个做法并不是我们一家在采用,好多学校都如此!”采访中,这名校长一再强调学校这么做,不是为了用成绩排名来管理学生,也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变相公开成绩排名的做法。
随后,记者又采访了该市教育局局长。该局长表示,公开学生的分数排名,或是按分数排名排考号,是不允许的。“这么做,等于没日没夜地给孩子施加压力。如果发现这种问题确实存在的话,我会立即予以查处。”
公布排名为何屡禁不止
“但为什么变相公布排名的做法还是经常在学校里出现,而且屡禁不止呢?”
面对记者的提问,这名教育局局长坦言,要杜绝学校的这一做法,在监管上存在一定难度。一方面,教育局的管理人员不可能时时刻刻对学校实施监督;另一方面,教育法规定,校长是学校的第一法人,全权对学校负责,从管理学校到聘任老师,权力都在校长手上。作为上级主管部门,不便对校长的管理进行过多的行政干预。
事实上,除了监管难等外部因素,目前教育系统内部的改革不够深入,不少地区考试成绩仍是评价中小学教师与学生的主要指标,是造成学校难以放弃用成绩排名来管理学生的主要内因。
在那所“将排名变考号”的中学,记者在校长办公桌上的一摞文件中看到了几张表格,分别是“七年级进入区里前450名学生的班级分布表”以及“七年级老师的教学成绩排名表”,从表上可以看出,学生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老师绩效考核的结果。该校校长对此解释:“搞素质教育,也不能不出成绩啊,不然教学质量怎么保证?”
那么,就不能改变这种唯分数论的评价机制吗?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无论是在一线教学的老师,还是教育局的领导,答案都惊人地相似——升学的压力太大了!
“不管是家长的期许,还是社会的舆论,在中考、高考后对学校教育关注的焦点,都集中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上。”教育局局长表示,尽管想了很多办法,但如果深层次的问题得不到解决,排名问题很难从根本上解决。
学校不排,家长也要排
尽管教育部的文件明文规定不得排名,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要贯彻落实这一政策,阻力不仅来自学校,甚至还来自家长和学生自己。
2000年前后,湖北荆州顶风布置学生座次大排行一事经本报披露后,教育部立刻派员调查,并责成当地教育部门尽快拿出处理意见。随后,荆州市教委废止了该方案,湖北省教育厅也出台规定,要求坚决取消按考试成绩公布学生名次的错误做法。但时隔8年,本报记者再次奔赴荆州进行回访时发现,当地虽然没有再搞过全市性的学生大排名,但在不少中学,班级排名和年级排名仍然十分常见。
2007年年初,上海市一家媒体报道的一则新闻则更有讽刺意味。上海市教委为学生减负,禁止学校公开学生的测验成绩名次,一些家长却自发地在网上制作了一个分数分级投票榜。家长对孩子的数学、英语等学科成绩进行汇总,自行推断出孩子在班级中的排名。一开始,这个班上还只有十几位家长参加,几天后,这个投票榜就几乎吸引了这个班所有学生的家长。
“有竞争就会有排名,为了掌握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学校进行考试排名,家长和学生享有自己排名的知情权,这都是合情合理的。完全不搞排名不现实,关键是不能把排名公开。”毕业于中科院心理所的研究生傅增文,如今也是一名中学生的家长。他认为,学生的成绩排名是一种隐私。无论张榜公开排名,还是按排名编考号、排座次,都是将个人的隐私放在高强度的聚光灯下,这对失败者来说,精神伤害是巨大的,对于成绩领先的孩子,也容易使他们陷入“ 成就焦虑”中。
“把学生的分数完全遮盖起来,其实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从教20多年的白老师认为,不同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不同,使用排名来进行激励,必须因人而异。她建议,教育工作者如果要运用排名激励的手段,不妨多一些思考,能否在排名时加入成绩之外的多项指标,或者只排成绩靠前的部分学生的名次,使排名变得更加科学和人性化一些,尽量减少这种手段给孩子心灵带来的伤害。 本报记者 谢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