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黄金再度被追捧 黄金货币化潮流复兴——中新网 - 闆风珶鎶骞冲彴
本页位置: 首页raybetapp2涓嬭浇 金融频道

硬黄金再度被追捧 黄金货币化潮流复兴

2010年08月12日 11:3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并注明摘自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周刊》。)

  在美元贬值的大背景下,黄金作为硬通货的特性,再度受到各国追捧,黄金再货币化的潮流也随之复兴

  浙江大学中国黄金研究所成立不到两个月后,所长景乃权兴奋地发现,期盼已久的黄金市场改革,又大大地向前迈出了一步。

  8月初的一个炎热午后,景乃权在网上看到了这样一则消息: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委下发《关于促进黄金市场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一开头就提到:“黄金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黄金市场,有利于扩大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

  官方对于黄金市场的重新定位,令黄金的地位被提升至1949年以来前所未有的高度。这种黄澄澄、金灿灿的稀有金属,长期以来被压制的金融属性、被忽视的投融资功能,将逐渐得以释放。

    重构国家金融安全?

  中国的民间投资者正在管制的楼市和动荡的股市唏嘘徘徊之际,黄金市场也许会重新成为一个金灿灿的蓄金池。种种迹象表明,藏金于民,构筑国家金融安全,将成为新一轮黄金市场改革的主导思路。

  政府正在有意识地引导居民投资黄金。前述《关于促进黄金市场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品种丰富的黄金市场,有利于拓宽投资渠道,满足投资者多样化的投资需求,帮助投资者合理配置资产,提高投资收益,保障资产安全。”

  多位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的学者和市场机构人士均表示,尽管目前黄金价格已经到1200美元/盎司的高位运行,但未来两三年内,由于黄金具有与其他纸币相对的稳定性,也许会仍然看涨。

  黄金比纸币更容易保存,黄金也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藏品。在中国人眼中,黄金还是富贵的象征。这些因素也均会使人们对于未来的黄金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充满了想象。但是,资本市场蓄水池的功能,可能并不是出台这一重要政策转折的唯一原因。

  重构国家金融安全,成为另一个重要的考量。

  一位接近中国人民银行高层的学者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中国人民银行高层或已扭转——美国国债、股票等权益性资产收益高于黄金——这一传统思路,扩大黄金储备势在必行。

  《关于促进黄金市场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大力发展黄金市场,有利于提高金融市场的竞争力和应对危机的能力,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

  在美元贬值的大背景下,黄金作为硬通货的特性,再度受到各国追捧,黄金再货币化的潮流也随之复兴。

  去年1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9年来第一次抛出200吨黄金储备,多国争抢,最后都被有意扩大黄金储备的印度悉数收入囊中。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在过去两年,国际黄金一路飙涨,很大部分是源于美国的资产储备结构的调整,进一步提升了黄金的战略地位。

  在各国争相藏金的背景下,中国事实上也在扩大黄金储备规模。

  前述文件提到,中国人民银行将扩大有进出口黄金资格的商业银行数量。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此举意在增加黄金的进口量。中国黄金协会的统计表明,2009年中国黄金净进口量不到3吨。

  据测算,如果中国的黄金储备规模要从目前的世界第六位,提升至与经济规模相适应的第二位,那么中国需要把黄金储备增加至4000吨左右(略高于目前黄金储备世界排名第二的德国的水平)。按照目前的市价,差不多需要花上1150亿美元,小于一个中投公司的注资额。

  “如果政府大张旗鼓宣布增加黄金储备,势必会导致国际金价猛涨,加大储备成本。”谭雅玲表示,最好的办法是只做不说。

   漫长的放权

  而在浙江大学中国黄金研究所所长景乃权看来,黄金市场则是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的又一块遍布荆棘的试验田。

  如同成品油、煤炭等资源产品价格一样,二十多年断断续续的改革,黄金市场形成了 “进出口两头管制,零售加工中间环节放开”的畸形格局,“统购统销”的计划管制模式尚未完全瓦解。

  但要想更好地理解当前中国黄金市场改革的基础,还得回到1949年。当时的国民政府败退台湾之后,带走了大量作为“硬通货”的黄金储备,大陆新生政权则饱受黄金短缺之苦。

  次年,中央政府通令全国,冻结一切民间金银买卖,产金企业所产黄金须全部出售给中国人民银行,而企业所需用金须向央行进行申请,由央行按照计划统一分配。中国延绵数千年的藏金于民的历史戛然而止。

  那是一个几乎一切商品都被“统购统销”的年代。黄金,因兼具商品金融双重属性,更被列为“统购统销”的重点对象。

  管制一直持续到上个世纪90年代之前。在开放了包括消费品在内的大多数领域的商品价格管制和行业垄断之后,黄金、煤炭、石油等在内的大部分资源产品,因被政府视为“关系到国计民生”,其生产销售仍由中央计划控制,其价格形成机制至今仍未理顺。

  1983年6月,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金银管理条例》仍然这样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单位和个人不得计价使用金银,禁止私自买卖和借贷抵押金银。” 1988年,央行和海关总署联合发布通知重申:“金银的进口必须经过央行的统一批准。”

  上世纪90年初,黄金的生产和销售仍然处于“统购统销”,甚至连最基本的“借贷抵押”的金融功能也被列为非法。

  但黄金市场的高度管制的铁幕,也因“消费和生产的巨大矛盾”,而慢慢地在90年代中后期被撕开了一道道的小口子。

  最先放开的是黄金饰品的销售。接着,央行小范围地下放黄金进出口权。1998年,因黄金短缺,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分行获准与瑞士银行合作开展黄金寄售业务,变相进口黄金。五年之后,这种“寄售业务”进一步扩展至工农中建等四大国有银行。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文萱】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