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超级网银:跨行网银支付有了“高速路”

2010年11月08日 10:37 来源:文汇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8月30日,人民银行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在北京、天津、广州、深圳等4个城市的部分银行先期试运营。如今这一被称为“超级网银”的系统已经悄然“登陆”上海。“超级网银”究竟是什么?对于百姓来说,使用“超级网银”能够带来怎么样的便利呢?

  网银支付“高速路”

  目前国内的电子支付市场,主要有四大阵营约300多家企业。一是独立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如财付通、拉卡啦、快钱等;二是国内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价值链延伸的在线支付工具,如大名鼎鼎的支付宝;三是银行;四是目前正在悄悄崛起、由移动通信运营商支持的移动支付企业。而专家口中的这个“超级网银”,真正的名称是“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其性质如同是将所有银行的网上业务收入旗下,打通各家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通道,并搭建一个可以完成跨行结算的新平台,从而实现人们期盼已久的网上支付跨行业务的实时处理和7×24小时全天候运行。

  有专家认为,“超级网银”更确切地说应该算是“跨行网银”,它的出现,意味着用户使用跨行网银,不仅可以全天候处理资金流转、跨行转账实时到账,而且还可以跨行管理账户,客户可以方便、及时办理跨行转账、信用卡跨行还款等业务。此前传统网银“多个账户、多次登录”的时代正在被改变。

  功能强大更便捷

  对已经习惯使用网上银行的人来说,超级网银的优势非常明显。与传统网银相比,“超级网银”的功能更强大,操作也更便捷。目前各家电子银行系统都设置了密码,要记住名目繁多的密码也不是一件容易事。如果一个人有很多银行网银的话,就需要管理很多证书、U盾等;如果查询自己账户信息,还要分别登录不同开户银行网站,很是繁琐。“超级网银”的出现,一步打通了各商业银行之间的网络壁垒,令交易成本再次大大降低。另外,从长远发展看,整个银行业的经营成本趋于降低,未来有可能会使客户在网银手续费支出上有所下降。

  以账户管理功能为例:笔者在自己的建行网银账户上,添加了招行、交行等多张信用卡;在一个界面下,可以查询多张卡的余额以及交易明细,以往需要登录多家网银才能完成的操作,现在登录一次就搞定,感觉十分爽快。根据提示,“超级网银”还可以实现资金的实时划转,使用普通转账功能,资金需要最长几天、最短几个小时才能到账。在“超级网银”中,只需要几十秒的等待,资金就从一个账户“飞”到了另一账户中。

  信用卡还款也是使用较多的功能之一。下班时,突然想起来信用卡欠款还没有归还,此时银行已经关门了,只能眼睁睁看着被扣利息。有了“超级网银”以后,用户可以登录一家网银为他行信用卡实时还款。

  名称、费用尚未统一

  自各家银行超级网银试行以来,接入口银行的称呼不一样,这一点颇受用户诟病。像中国银行的叫“跨行互联”,招商银行的叫“协议查询账户”。以工商银行为例,登陆个人网上银行后,“超级网银”的名称则是“网银互联账户”。与此同时,现有的“超级网银”对用户的使用权限也有一定要求。比如建行目前仅限高级版网银的客户才可使用;中信银行只针对拥有移动证书客户开放;交行表示“超级网银”只有注册版的网银客户才可以使用;民生银行也只认证贵宾版网银客户,大众版客户还无法体验这一系统。

  另外,“超级网银”在各大银行的费用标准目前尚未统一。据了解,试运行期间,中行、建行、交通银行等多家银行表示,“超级网银”的跨行转账收费标准与现有网银收费标准相当,此外,跨行查询、签约等服务目前暂不收取费用。不过也有“超级网银”收费高于普通网银的。在招行使用超级网银进行同城跨行转账,手续费用为转账金额的0.6%,最低5元,最高50元;这一费用高于招行原先每笔3元的快速收费标准。此外,兴业银行客服人员表示,如果在兴业银行使用超级网银进行同城跨行转账,1万元以下(含)每笔收取5.5元,1万至5万元(含)转账每笔收取10.5元,虽然这一费用与部分银行相同,但是与该行自有的同城跨行网上转账免费相比,还是一笔不小的成本。

  随着对“超级网银”的使用和熟悉,也有市民表示自己新的顾虑。“以前一个网银只能看一个银行账户,如果信息被窃取,只是这一个账户的资金可能被盗;现在一个网银能看多个银行的账户,如果这时信息再被窃取,这几家银行账户里的资金安全都会出现问题。”这种担忧并非没有“杞人忧天”。各家银行的网上银行在安全性能上各不相同,而“超级网银”的安全性是由整个系统平台中安全系数最差的那家网银决定的,这也就是“超级网银”系统安全的“短板”。为提高“超级网银”使用的整体安全系数,专家建议市民要尽量选择移动数字证书版本的个人网银,并且注意保管好自己所有网银的移动证书和密码。(方翔)

参与互动(0)
【编辑:梅玫】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