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罗的海沿岸国家爱沙尼亚将于明天,也就是2011年1月1号加入欧元区,成为欧元区第17个成员国。这也是本轮经济危机爆发后,欧元区首次增加新成员。但是在欧元区债务危机“高烧”不退的情况下,欧元区再次扩大到底是福是祸,欧元的前途如何,这些问题都变得难以预料。
对于现在加入欧元区,爱沙尼亚人可谓喜忧交加。爱沙尼亚自1991年独立以后,一直奉行全面融入欧盟的政策。而加入欧元区就是这一既定战略的一部分。因此,对于成功进入欧元区,爱沙尼亚政府和主流媒体都表示热烈欢迎。总理安西普认为,这是本届政府取得的最大成就。但是,很多普通民众对于在目前这个时机加入欧元区却表示担忧。因为爱沙尼亚在本轮经济危机中遭受重创,目前的失业率高达15.5%,而加入欧元区会进一步推高爱沙尼亚的物价,影响民众的生活水平。此外,欧元区债务危机目前高烧不退,很有可能会发生雪崩式的连锁反应。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民众认为爱沙尼亚应该向波兰、捷克等国那样,推迟加入欧元区。
日前出台的两份民意调查的不同结果就显示了爱沙尼亚人的这种矛盾心理。一份由爱沙尼亚政府组织的民调显示,支持加入欧元区的民众比例由10月份的49%上升到了11月份的54%。而另一份由一个反欧元组织进行的民调则显示,反对加入欧元区的民众接近53%。
好处来说,加入欧元区可以提升资本市场对爱沙尼亚的投资信心,降低爱沙尼亚的融资成本,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稳定的经济增长。用爱沙尼亚财政部长利基的话说就是,爱沙尼亚是汪洋大海上的一艘小帆船,而欧元区则是一艘巨型邮轮,爱沙尼亚加入欧元区就相当于登上了油轮,在狂风暴雨中会更安全。
弊端就是,加入欧元区会推高爱沙尼亚的物价水平。同时,目前欧元区债务危机前景不明,现在加入可能会给爱沙尼亚带来巨大的风险。
对欧盟来说,吸收爱沙尼亚加入欧元区可以彰显欧盟保卫欧元、继续一体化进程的决心,有助于提升资本市场对欧元的信心。但是,积极影响有限。债务危机的根源是欧元的体制性缺陷。欧元区有统一的中央货币却没有统一的中央财政,这种不对称结构一方面容易导致欧元出现波动。另一方面,由于没有统一的财政作基础,一旦有成员国出现债务问题,欧洲央行将无法及时解决。
还有一点不容忽视的是,爱沙尼亚的经济发展模式与刚刚爆发债务危机的爱尔兰非常相似,都是通过减免企业税的政策来吸引外来投资,刺激经济增长。从上世纪90年代至2007年,两国经济都经历了长时间的高速增长,被分别称为“凯尔特之虎”和“波罗的海之虎”。经济危机爆发之后,外资的大量抽逃使两国都陷入了困境。爱尔兰在今年下半年深陷债务危机,爱沙尼亚则是欧盟中经济萎缩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去年经济下滑14%,目前失业率高达15.5%。虽然爱沙尼亚通过严厉的财政紧缩政策,使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都维持在较低水平,但如何刺激经济复苏仍是一道难题。如果经济增长乏力,爱沙尼亚只会给欧元带来拖累。
欧盟今年先后出台了希腊救助法案和金融稳定机制,随后又启动了经济治理改革方案,决定通过强化财政纪律、新建宏观经济风险监测机制、加强经济政策协调、建立永久性危机应对机制等措施,来完善欧盟尤其是欧元区经济治理。但这些措施更多的是“堵漏”,而无法治本。只要成员国在财政政策上仍然各自为政,风险就依然存在。
事实上,对欧盟采取的这些措施,资本市场并不买帐。12月份,国际三大评级机构——穆迪、惠誉、标准普尔继续对希腊、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比利时等国的信用评级进行下调或列入负面观察名单。国际社会对欧元的信心也在逐渐消融。即使在欧盟内部,原先急切希望加入欧元区的波兰、捷克、匈牙利等国,都纷纷推迟了加入欧元区的计划。在12月份,还先后传出了德国、斯洛伐克威胁退出欧元区的消息。在2010年的最后一周,风雨飘摇的欧元继续跌势。
欧元正在经历自诞生以来的最寒冷的冬天,而春天依然遥远。欧元区要彻底走出债务危机还需要长期的过程,而且不排除危机反复,甚至加剧的可能性。但欧元作为欧洲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成果,如果走向消亡,无论从政治上,还是从经济上,都是欧盟无法承受的。此次欧元危机的根源来自于欧洲一体化的体制缺陷,政治一体化没有跟上经济一体化的步伐。而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次危机,欧盟必须继续推进一体化进程,结成更紧密的财政联盟,各国也需要向欧盟让渡更多的财政权力,直至实现财政政策的统一。(驻东欧记者赵远方)
参与互动(0) | 【编辑:曹文萱】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