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经济日报
编者按
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复杂变化。2011年,世界经济有望继续呈恢复性增长态势,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新年伊始,本版编辑连线驻外记者,对世界及主要经济体经济复苏前景、面临的挑战,以及政府应对举措等进行展望,试图就新一年的世界经济勾勒出一幅尽可能清晰的图景。
全球:总体复苏 双轨运行
2011年,在酿成国际金融危机的体制性、机制性深层原因尚未消除,已出台的经济刺激政策效应递减,各国新一轮宏观调控难度增加的大环境下,世界经济能否保持稳健的复苏势头?
本报驻联合国记者张介岭: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2011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预测,世界经济从衰退走向复苏过程缓慢,各国增长力度不一。从2010年年中开始,全球经济增长出现明显减速,2011年的增长很可能将更加缓慢。该机构全球经济监测部主任洪平凡说,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不确定因素,很大程度上源于发达国家居高不下的失业率、脆弱的金融系统、主权债务压力,以及主要国际货币间汇率的大幅波动。这些风险不但直接影响发达国家复苏,也可能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体系冲击全球经济的稳定与增长。摩根士丹利研究主管方艾硕预测,2011年世界经济将表现出三大特点:经济增长不平衡,新兴市场经济体增长强劲,成熟经济体的复苏将表现得低迷和脆弱;各国央行大多将维持超扩张性政策;成熟经济体的主权债务问题仍然严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开始影响核心国家,并且对财政赤字的担心也可能对美国造成负面影响。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李正信:2011年将是全球经济走出危机后从根本上恢复元气及趋稳复苏的一年,其最大特点将表现为大多数国家经济复苏进一步稳固,全球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增长周期。据美国大的金融机构预测,2011年经济增速将略低于2010年,小幅下降到2.9%左右。在全球经济进一步复苏的大环境中,四大不平衡问题将突显。首先是新兴经济体及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GDP的高增速,与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增速缓慢间形成的不平衡。其次是就业压力仍将困扰众多主要经济体。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刻程度及特殊性,将导致发达国家的就业形势长期低迷。第三是多数国家将大幅提升促进出口的力度,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思潮将随之不断上升。最后是通胀威胁加剧与经济仍需货币宽松政策进一步扶持之间的矛盾。此次危机过后,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国际资本流动加剧等问题,都需要采取收紧银根、防范通胀等措施。然而,部分主要经济体却面临着一旦紧缩银根就可能使经济复苏夭折的困境。
本报驻布鲁塞尔记者严恒元:欧洲商会《2010年度全球经济调查报告》称,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是确保全球经济复苏最为重要的政策,大力创新和生产高质量的绿色产品是工商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最有效手段。除此之外,成功结束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多边贸易谈判对促进世界经济增长也是至关重要的。
本报驻东京记者鲍显铭:日本经济界较为普遍的看法是,2011年世界经济将会继续全面、缓慢复苏。野村证券公司预测,新兴市场国家会在内需的驱动下实现经济强劲增长,而发达国家将出现复苏期拉长的局面。其主要论点是:2011年全球经济增长将达到4.3%(2010年估计为4.8%),除非出现重大的冲击或政策失误,全球经济以及任何主要经济体都不会重陷衰退;全球经济复苏将保持双轨运行,新兴经济体的增速预计为6.6%,远超过发达国家的2.2%;全球经济要实现重新平衡面临重重障碍,这使得经济金融政策的管理更具复杂性和风险性。
美国:持续复苏 进程缓慢
2010年,美国经济在表现出复苏态势的同时,复苏强度不足、速度缓慢。2011年,美国能否打破目前这种“没有就业的复苏”的困境?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李正信:整体来看,2011年可能是美国经济由触底企稳向扩展加速阶段转换的一年,GDP增幅有望提高到3%。据美国劳工部的最新数据,圣诞节前一周的新失业人数不但保持了自2010年8月以来的持续下降势头,且成为两年来的最低。美国商务部的最新数据也显示,2010年消费增长至少将达到4%,成为自2006年以来的最高值。在消费稳步上升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美国权威机构预测,2011年美国经济增速有望提高到2.9%至3.4%之间。支撑美国GDP加速的基本要素包括:持续上升的消费增长、资本开支的上升、外贸尤其是出口贸易的扩展,以及就业水平的上升等。但与此同时,依然高达8.5%以上的失业水平、行业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对通胀威胁的担忧等,仍将对美国经济形成严峻挑战。
本报驻联合国记者张介岭:联合国《2011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预测,美国经济复苏正经历着二战以来所有经济周期中最疲软的阶段。虽然其GDP总值可望于2011年恢复到国际金融危机前的水平,但全面恢复就业至少需要4年时间。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理查德·伯纳认为,美国经济增长面临四大风险:住房市场失衡;地方政府因财政状况不佳而削减支出和裁员;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催生市场风险厌恶情绪,金融条件趋紧;一些重要新兴经济体货币政策趋紧等。另一方面,美国经济也迎来有利条件:全球经济走强,尤其是反映到美国出口行业,将有力促进增长;美元持续走弱将加速这一进程。
面对经济复苏乏力,2010年美国政府已开始调整经济政策方向,并再次推出量化宽松等政策。为提振2011年的美国经济,还有哪些政策措施可用?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李正信:在美国政府看来,2011年最为严峻的挑战之一是高失业率,因此将通过三大途径来创造就业。首先是刺激消费。美国日前已通过了减税延续方案,而通过减税来提高消费增速则是美国就业增长的最基本杠杆。其次,美国政府将强调外贸在创造就业方面的作用,其中最为关注的则是对最具经济活力的亚太市场的出口。第三,美国政府将通过大力推动新能源业的发展,实现创造就业并为新一轮经济持续高增长提供主动力的双重战略目标。对美国政府来说,2011年尽管通胀可能不会是最为紧迫的问题,但财政赤字、通胀预期等对货币、财政政策形成的挑战都将日益引发关注。为此,2011年将是美联储防范通胀的一年,更是举国关注财政赤字问题的一年。为防止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诱发通胀威胁,美联储尽管在2011年开始加息的可能性不大,但到年底前后则可能适度调整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
本报驻联合国记者张介岭:美国国会最终批准了政府“延长布什时代税收减免计划”议案,这对2011年的美国经济是个重要利好消息,高盛集团等因此都调高了经济增长预期。
欧洲:复苏趋稳 隐患尚存
2010年,欧洲经济持续复苏,但复苏进程较为脆弱。2011年,面对余波未了的主权债务危机,欧洲经济增长前景如何?
本报驻布鲁塞尔记者严恒元:2011年欧洲经济可望继续保持增长,但增速会放缓。欧盟委员会最新预测报告称,欧盟和欧元区2011年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7%和1.5%,低于2010年的2%和1.7%。经济学家认为,欧元区2011年的宏观经济政策将继续呈现“宽货币、紧财政”的特点。欧元区通胀率可望保持在2%左右,为欧洲央行继续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创造条件。目前,欧元区利率已处于1.0%的历史最低水平,继续下调空间有限,因此欧洲央行今后很可能通过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成员国国债的方式来实施宽松货币政策。欧元区为防范主权债务危机而实施的紧缩财政政策则是制约增长的重要消极因素。世界经济增长缓慢意味着外部需求不振,也会影响到欧元区出口。欧元区经济内部失衡导致各国经济增长出现两极分化趋势,这将是欧元区经济2011年的一大特点。欧元区经济复苏基础虽已趋稳,但不均衡。欧盟委员会预测显示,德国、英国、法国2011年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2.2%、2.2%和1.6%,而希腊、葡萄牙和爱尔兰分别仅为-3%、-1%和0.9%。
本报驻伦敦记者王涛:国际组织日前大多将对英国2011年经济增长预测下调至1.7%至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出,英镑贬值对英国出口的提振程度不及预期,而全球经济复苏趋弱的迹象也将令英国的外部需求增长受阻。经合组织认为,英国采取的大规模财政紧缩政策以及实际收入增长的低迷都将对其经济增长造成拖累,预计英国经济只能“温和复苏”。
从希腊到爱尔兰,欧洲主权债务问题有愈演愈烈之势。2011年,这场危机是否会继续影响欧洲金融市场稳定并困扰欧洲经济发展?
本报驻布鲁塞尔记者严恒元: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正逐步演变成欧元区的系统性威胁。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日前表示,这不仅是因为财政基本面不佳,而且还由于投资者对信用风险的错误评估和市场的短期投机行为。以上因素使本来就非常紧张的欧洲主权债券市场更加动荡不安,令西班牙、葡萄牙等国政府在资本市场上筹资成本不断创下历史新高。有分析认为,2011年上半年危机将会继续恶化,葡萄牙和西班牙将面临巨大压力。欧元集团目前应对措施主要包括:通过“欧洲金融稳定设施”向陷入危机的成员国提供救助贷款;由欧洲央行买进相关成员国政府的债券。有迹象表明,上述措施并未有效缓解市场的担忧和消除引发危机的根源。欧元集团主席容克因此呼吁欧元区建立财政联盟,发行欧洲共同主权债券。但此举意味着财政主权必须交出,许多成员国都态度消极。另外,欧盟峰会决定建立“欧洲稳定机制”。但这也只是一个长效危机应对机制,并不能解决短期借贷成本上升的问题,对缓解当前危机起不到足够的积极作用。
本报驻伦敦记者王涛:因得到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巨额资金支持,目前爱尔兰的经济形势已趋稳。不过,要想尽快恢复经济增长,爱尔兰仍须克服以下难题。一是经济面临诸多风险,危机可能蔓延。因此,当务之急是对银行业进行结构性改革,但救助其五大银行仅资金就需500亿欧元。二是为获取救助,重塑市场信心,爱尔兰政府公布了严苛的财政紧缩计划,拟到2015年将财政赤字占GDP比重由32%降至3%。三是新的财政紧缩方案将抑制爱尔兰经济增长。
新兴经济体:强劲复苏 前景乐观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新兴经济体在出口扩大和内需增长的带动下实现强劲复苏,并发挥了引领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作用。2011年,新兴经济体能否延续这一势头?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李正信:美国多数权威机构认为,2011年新兴经济体仍将发挥世界经济“第一火车头”作用。从GDP发展态势看,2011年新兴经济体将保持高速增长势头。其中,中国、印度、巴西等经济活力最强,增幅可达8%以上。俄罗斯、中东、拉美等石油资源丰富的经济体,也可借助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实现5%左右的增速。
本报驻东京记者鲍显铭:日本野村证券公司预测,按购买力平价计算,2011年全球经济增长将有近四分之三来自新兴经济体,其中几乎又有一半来自中国和印度。预测称,2011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是美国的3倍,而印度的贡献率则相当于西欧和日本的总和。
各主要新兴经济体2011年具体走势如何,又将分别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李正信:美国研究机构对2011年的巴西经济看好。如美国银行就认为,在亚太地区普遍面临国内通胀及国际市场趋紧等挑战的同时,巴西却将借助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进一步上涨及国内需求的进一步增长,成为全球经济形势表现最好的国家之一,有望以6.5%以上的速度增长。然而,随着经济近年来的飞速发展,巴西基础设施发展滞后对经济的抑制作用日益严重。另外,巴西货币大幅升值、现已高达10.75%的利率、不断攀升的消费价格指数以及松散的税收机制等,都将是经济健康发展的障碍。
至于印度,研究机构一方面普遍看好,另一方面也认为,该国在加速吸引外资的同时,如不迅速提升国内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水平,经济增长将面临更大瓶颈。
本报驻约翰内斯堡记者马海亮:2011年非洲经济增长前景总体向好,主要经济体都趋于温和型增长,其中南非的增长率将达3.5%。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减速对非洲贸易会产生不利影响但程度有限,非洲经济保持增长的大趋势不会发生逆转。
本报驻雅加达记者翟朝辉:据经合组织预测,2011年至2015年,东盟六大新兴经济体平均增速将达7.3%,其中又以新加坡增长最快。2011年,东盟的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在于东盟广阔的市场随全球经济好转必将获得巨大的投资,东盟可以针对自身经济特点,推动基础设施改造,改进投资环境并提高服务水平。挑战在于美元持续贬值造成该地区出口竞争力降低,较高的通胀率也将给经济增长造成压力。
参与互动(0) | 【编辑:曹文萱】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