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媒体评论:理性看待人民币汇率“十连阳”

2011年01月06日 11:16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1月4日,2011年的第一个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创下汇改以来的又一个新高,这也是人民币汇率连续第三个交易日创出新高,连续第十个交易日上涨,创下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最长连续升值纪录。是什么推动人民币汇率短期持续攀升?站在升值风口浪尖的人民币未来将何去何从?又将对中国经济带来哪些影响?

  人民币汇率创出“十连阳”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数据显示,1月4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6.6215元,较2010年最后一个交易日上行12个基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在连续第三个交易日创出2005年7月汇改以来新高的同时,也迎来了对美元汇率的“十连阳”。

  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新年的新高开局,是国际市场对人民币升值预期的集中体现。“推动此次人民币汇率连续攀升的动因有两个:一方面与市场预期有很大关联,在八、九天以前,就有海外投行和国内的金融机构预测今年全年人民币预期升幅将达到3%-6%,这无疑给市场带来很大的动力;另一方面,12月25日央行意外加息扩大了人民币利差,给目前错综复杂的金融市场带来了短期确定的回报率,增加了市场对于人民币的偏好。”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分析指出。

  兴业银行经济学家鲁政委则表示,之前几个交易日人民币汇率的走强,主要还是受同期美元走软的影响。他同时指出,新年第一个交易日人民币汇率以新高开出,对全年人民币走势会有较大影响。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长期来看,中国做为一个处于高速成长的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必然伴随着人民币长期处于升值趋势之中。短期来看,人民币升值有利于遏制国际资源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输入性通胀压力,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人民币汇率弹性在不断增大。“人民币币值稳中有升,汇率弹性不断增强,境外人民币持有偏好较强,这也为人民币国际化的稳步推进创造了积极条件。”

  压力中蕴含机遇

  提到人民币升值,其对出口企业带来的影响是市场热议的焦点。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张明认为,人民币升值会倒逼出口企业加快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由于我国多数出口产品仍是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品,在人民币升值压力下,企业要在国际竞争中胜出,就必须提高行业门槛,增加产品技术含量,产业结构调整是应对人民币升值的必然结果。这也为中国经济减少对出口的依赖,挖掘国内市场潜力创造了契机。”

  对此,谭雅玲则认为,升值对出口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低估。“国内大部分出口企业集中在利润率较低的制造业中,不少出口企业利润率不足5%。一旦人民币快速升值,大量出口企业势必面临亏损的局面,并将导致企业破产、就业下降等诸多社会问题。”谭雅玲认为,在出口占具重要位置的当下中国经济架构中,不应以汇率伤害中国经济在数量和规模上的优势。

  客观上讲,人民币升值将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既要考虑到给出口企业带来的压力,也要看到人民币升值蕴含的机遇。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此前撰文指出,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弹性逐步增强,汇率形成的市场基础逐步扩大,进出口企业应对汇率波动的能力逐步提高。显然,人民币升值的过程必然是一个由对外向型经济的扶持逐渐转为支持内需增长,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增强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的过程。

  自主选择的渐式路线

  此前美国等国家多次施压要求人民加快升值步伐,此次人民币汇率的连续升值不免给市场增加了诸多猜测。

  “我们升值并不是为了看美国的脸色,虽然客观上人民币升值会顺应多方意愿,有利于意见不同双方的沟通。但应该看到,升值与否是我们国家根据自身经济发展需求出发作出的自主决定,是应对当前通胀这一迫切问题的主动应对之策。”郭田勇直言。

  他表示,美国把诸如就业低迷、内需不旺等自身面临的一些困难单纯归咎于人民币汇率问题上是非常不负责任的。“美国也同样面临经济结构调整的挑战:它们的制造业多数集中在高端科技创新方面,现在需要分流一部分回到产业链中端,以此来扩大就业。但这并不是它们的优势所在,转换不可能一朝一夕内实现。”

  郭田勇预测,人民币不会像美国希望的那样短期内大幅升值,更多体现为渐进式的缓步升值,这样不但避免经济遭受较大冲击,而且也有利于解决经济中的结构问题、优化资源,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他预测,人民币“部分涨幅会先在今年上半年释放,以抑制通胀。同时升值速度不会过快,以应对经济波动和热钱袭击。”

  值得一提的是,1月5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为6.6295元,较上一交易日贬值80个基点,连续十个交易日上涨势头得到缓解。专家提醒,人民币汇率一路攀升不会持久地延续,近期可能出现波段回调。本报记者 温源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文萱】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