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易纲:推进中欧金融合作 共克时艰实现共赢

2011年01月07日 09:53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在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对西班牙进行正式访问期间,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介绍了中欧金融合作的情况。

  中国与欧盟建交30多年来,政治互信不断增强,经贸关系向前推进,为双边金融合作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和经济基础。中欧双方建立起多层次的货币与金融政策协调与对话机制,为双方金融机构创造了良好的合作环境。在国际金融危机特别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仍未平息的大背景下,进一步推进中欧金融合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共克时艰,中欧金融合作对于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巩固世界经济复苏意义重大。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给欧洲带来严重影响。2009年欧盟经济收缩4.2%,失业率增至9.5%。继冰岛金融危机后,2009年底爆发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更使欧洲经济雪上加霜。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欧领导人频繁会晤商讨危机应对大计。中国政府派出贸易投资促进团赴欧采购,签署了一系列重要的贸易投资合同,涉及航空、核能、金融和环保等众多领域。中国领导人多次向欧盟和欧洲国家领导人表示,中国坚定支持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采取的措施,明确宣布不减持欧元债券,支持欧元保持稳定。

  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2010年1月到11月,双边贸易额达到4338.8亿美元,同比增长33.1%,比金融危机前的2008年同期高出10.4%。全年贸易额有望达到4700亿美元左右。

  二、加强政策协调,中欧金融合作有助于促进全球治理结构改革。

  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经济体,中国是快速增长的最大发展中国家。加强中欧双方宏观经济和金融政策的协调,有利于维护中欧乃至世界经济和金融的稳定,促进全球治理结构改革。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在二十国集团这一全球经济治理最重要的平台上,中欧双方加强协调与对话,共同推动在全球建立“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的框架,推进国际机构、金融部门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在国际机构改革问题上,欧盟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与治理结构改革作出了切实贡献,促进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代表性和发言权的提高。在金融部门改革上,中方与欧方共同参与制定了金融部门核心改革的政策和金融监管、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标准。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问题上,中方愿与欧方一道加强研究和讨论,共同致力于完善国际货币体系,从根本上维护全球经济金融稳定。

  三、实现共赢,深化中欧金融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近年来,中欧双方金融机构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中欧货币当局和监管部门也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深,中欧双方金融资本直接进入对方市场投资、参股,促使市场融合度不断提高。欧洲金融业经过多年发展,在机构管理、市场发展和金融服务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欧洲金融资本的进入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经验。中国银行业经过国内转制、上市和重组,资产质量和抗风险能力不断改善,经受住了金融危机的冲击和考验,部分银行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并寻求与外国金融机构合作。

  欧元和欧洲金融市场是国际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中国外汇储备最主要的投资领域之一。按照多元化和分散化原则,外汇储备投资欧元区政府债券,不仅有利于维护欧洲金融稳定和国际金融稳定,也能获得合理的投资回报,从而有利于我国外汇储备的总体安全和保值增值。

  下一步,中欧金融机构可在以下方面加强合作:一是继续为双方贸易和投资提供融资安排;二是根据新的全球金融监管改革框架,努力寻求在业务重组、优化盈利结构、增强资本实力和改善风险分担机制等方面的合作;三是积极尝试金融工具的研发与创新,开发符合中欧市场需求的金融避险工具;四是在对“三农”、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区域开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推动产业转移方面的投融资方面开拓合作空间。

  当前,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欧洲实体经济增长仍有坚实基础。中欧双方应进一步推进宏观经济金融政策协调和金融机构合作,共克时艰,实现共赢。(记者吕鸿、丁大伟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文萱】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