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读者反映,在济南长途汽车总站有实名制乘客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以下简称“乘意险”)保单未实名的情况。对此,经济导报记者调查发现,乘意险“捆绑”销售的情况确实存在。但实名制以来,出单的数量已大为减少。
14日,导报记者在济南长途汽车站售票窗口看到,售票人员在出售汽车票时,没有询问乘客是否需要乘意险,便直接报出汽车票和乘意险的合计价格,将乘意险“捆绑”销售。
导报记者随机采访发现,许多乘客并不知道购买乘意险需要提供身份证或者身份证号。不少人表示,“售票人员总是连同保险一起报价,交了钱才知道买了份保险。至于该保险是不是实名,从来没听说过。”
2010年8月2日,中国保监会叫停了激活式乘意险,取而代之的是需要录入乘客信息的实名制乘意险。太平洋保险公司曾表示,已于2010年8月底在全省多个地方实现了乘意险实名制出单。
导报记者注意到,这已经不是太平洋保险第一次发生实名制乘意险“不实名”的情况了。作为太平洋保险山东公司的下属机构,太平洋保险聊城分公司和烟台分公司都曾曝出过实名制乘意险未实名的情况。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在事发之后也曾多次表示会尽快整改。
定位于保障乘客权益的实名制乘意险为何难以推广?导报记者了解到,乘意险由“激活制”改为“实名制”主要是为了提高被保险人理赔效率,但在投保过程中,需要乘客出示身份证这一做法却很难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有调查数据显示,出门携带身份证的人只有出行总人数的36%、知道自己身份证号码的大多局限在近几年参加过高考的青年中,只占总人数10%左右。换言之,只有少部分人可以获得投保的权利。一些乘客也表示,买汽车票出示身份证太麻烦了,尤其是有时坐车需要赶时间,更不愿意拿出身份证买保险了。
实名制乘意险购买量的减少,直接削弱了保险公司推广实名制乘意险的积极性。济南长途汽车总站相关负责人告诉导报记者,此前仅该站激活式乘意险日出保单近万张,保单实名制以来,业务量锐减,现在每天仅出千余张。
同时减少的,还有涉足乘意险产品的保险公司。据了解,目前山东保险市场上,仅有3家公司经营乘意险业务,其中,屡次曝出实名制“不实名”的太平洋保险一家独大,占有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对此,保险行业知情人士表示,由于监管越来越严,再加之该险种的份额在各公司业务中占比不大,使得其从乘意险产品中获得的利润更加微薄,缺乏开发新产业的动力。大众网-经济导报 邵好
参与互动(0) | 【编辑:曹文萱】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