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央行年内首次加息 新买国债全面跑输银行定存

2011年02月09日 14:29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国人民银行8日宣布,自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活期存款利率由原来的0.36%上调至0.4%。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原来的2.75%上调至3%,二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原来的3.55%上调至3.9%,三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原来的4.15%上调至4.5%,五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原来的4.55%上调至5%。对贷款购房者至关重要的五年期以上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个百分点,由原来的6.4%上调至6.6%。

  这是央行今年的第一次加息,是去年10月以来的第三次加息,距上次加息不到两个月时间。多名专家认为,鉴于通货膨胀的压力,央行今年还将继续加息。

  影响房贷压力再次增大

  针对房贷利率的变化,北京地区大部分银行从第二年开始执行新利率。这意味着,多数贷款购房者今年的加息压力将在明年显现。不过,招商银行允许客户在签订贷款合同时设定:一旦央行调整利率,则贷款利率从下个月开始变动。对这部分借款人而言,月供的新增压力从下个月就开始显现。中国银行根据贷款的历史发放日来确定利率调整日期,借款人也有可能迅速遭遇月供的新增压力。

  在本次加息前,五年期以上贷款基准利率为6.4%,加息后为6.6%。对于在本次加息前已经贷款的购房者而言,根据相关规定,对于购买首套房且信用良好的客户,银行可以执行0.85倍的优惠利率,即对基准利率打“八五”折。在本次加息前,五年期以上贷款的优惠利率为5.44%。本次加息后,五年期以上贷款优惠利率上涨为5.61%。根据工商银行的理财计算器,以50万元20年期的房贷为例,如果采用等额本息还款并执行优惠利率,则月供款约为3470.57元,比本次加息前多约28.05元;如果执行基准利率,则月供款约为3757.36元,比本次加息前多约58.87元。

  比较国债利率低于定存

  本次加息后,银行定期存款利率高于最近一期凭证式国债同期限档次的利率。最近一期凭证式国债于去年12月发行,一年期、三年期和五年期的利率分别为2.85%、4.25%和4.6%,比本次加息前的银行定存利率分别高0.1、0.1和0.05个百分点,比本次加息后的银行定存利率分别低0.15、0.25和0.4个百分点。如果投资者当时购买了10万元的五年期国债,每年的利息收入将比五年期银行定存少400元。

  如果投资者想提前兑取凭证式国债,需要注意的是,根据财政部的规定,凭证式国债如果持有不满半年时间,将不计付利息。并且,银行在提前兑取时将收取0.1%的手续费。银率网分析师指出,由于市场对未来加息的预期较强,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应该注意长短结合,目前以购买期限较短的产品为宜,最好不超过1年,以免收益率受影响。加息将使新发行的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水涨船高”,但如果投资者在加息前购买了期限较长的产品,资金被锁定较长时间,无法迅速获得加息后理财市场更高的收益率。工商银行工作人员解释称,理财产品的设计和发行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本次加息对新发行产品收益率的提升作用要过一段时间才会显现。

  分析目前抑通胀最重要

  央行本次加息旨在对抗通货膨胀的压力。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本次加息在市场的预期之中。在春节前夕,众多机构曾预计近期可能加息。鲁政委认为,本次加息与即将发布的1月CPI数据将创新高有关系。他预计,1月的CPI涨幅将冲高到5.3%。摩根士丹利此前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由于春节和天气因素的影响,预计1月的CPI涨幅将达到5.2%。

  此前,学术界有观点认为,加息将提高我国资产的吸引力,从而促进国际游资流入,对国内经济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加息对央行来说是一个两难的选择。鲁政委认为,央行自去年10月以来的连续加息打破了市场关于“央行不敢加息”的揣测。他预计,今年还将有3至4次的加息。世华财讯分析师唐其民指出,中国进入加息周期的判断已经基本成为共识。央行的连续加息表明目前最重要的任务是抑制通胀,CPI将成为今年经济领域的首要指标,能否抑制CPI快速上行的趋势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等都将构成举足轻重的影响。

  调整后利率

  一、城乡居民和单位存款

  活期存款 0.40

  整存整取定期存款

  三个月 2.60

  半年 2.80

  一年 3.00

  二年 3.90

  三年 4.50

  五年 5.00

  二、各项贷款

  六个月 5.60

  一年 6.06

  一至三年 6.10

  三至五年 6.45

参与互动(0)
【编辑:孟欣】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