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寄予充当养老保险体系第二支柱厚望的企业年金,有望在“十二五”期间打破发展缓慢的僵局,取得突破性发展。近期各地相继出台的“十二五”规划,纷纷将发展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专家估计,未来五年将会有更多的企业职工能够享受到由该制度带来的完备保障,但中国年金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关键还是在于税收优惠的开闸和落实。
对于我国年金市场发展,业界曾乐观预期,至2010年中国企业年金可达万亿规模。世界银行也曾预测到2030年中国企业年金规模将高达1.8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三大企业年金市场。
可是,截至2010年6月30日,这个数字仅为2383 .92亿元;其中,真正市场化、商业化运作的不到2000亿,与1万亿的预测相去甚远。不过,这个现状有望在“十二五”期间发生改变。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近期出台的上海、四川、陕西、福建等省市“十二五”规划中,均不同程度提及“要支持和促进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发展,提高企业职工参保率”。
为更好地发展企业年金市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还就《企业年金基金监督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就投资比例上下限进行调整:首先,提高了企业年金基金固定收益类投资比例上限,由原来不高于50%改为不高于95%;其次,修订稿降低了流动性投资比例下限,由原来不低于20%改为不低于5%;第三,修订稿虽然对现行的权益类投资比例的上限(30%)未作调整,但取消了其中对股票投资比例上限为20%的限制。
对此,业内一位养老金公司的负责人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在目前高通胀的情况下,减少流动性投资比例及增加固定收益类比例无疑可以增加长期投资回报,因此业界深表欢迎。“不过比例调整虽好,却并非是养老金市场未来发展的关键。养老金市场起伏或沉沦,从来都是因为税收优惠政策,以2008年财政部出台的34号文为例,将税收优惠比例从8.33%骤降至4%,结果立即使得年金市场转向低谷,很多需要做年金计划的企业陷入停滞和转向观望。”
据了解,2004年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出台的《企业年金试行办法》规定“企业缴费每年不超过本企业上年度职工工资总额的十二分之一”(约等于8.33%);2008年财政部出台的《关于企业新旧财务制度衔接有关问题的通知》(财企[2008]34号)强调“补充养老保险的企业缴费总额在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从成本(费用)中列支”,去年6月把税收优惠比例从4%调高到5%,但企业在税收方面获得的好处仍不多。
根据社科院拉美研究所所长郑秉文的调研数据,在目前的政策制度下,我国企业参与年金计划的比率仅为1%,且绝大部分是中央和地方有实力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要分布在交通、通讯、能源、金融等垄断行业,大部分中小企业无法加入进来。因此,有人将中国的企业年金计划戏称为“富人的俱乐部”。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美国私人部门中,企业年金的参保率大约为50%,即每两个人就有一个建立了企业年金计划,并且种类繁多。”郑秉文说。
对此,上述养老金公司负责人表示,目前业界最翘首以盼的就是今年或“十二五”期间国家能出台进一步的税优政策。
据了解,在上海保监局日前举行的2011年上海保险业情况通报会上,上海保监局局长马学平表示,上海将加快推进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的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养老社区建设、个人信托型养老产品试点、职业年金试点,并力争在委托商业养老保险机构做实个人账户等方面有所突破。
东方证券就此发布分析报告认为,个税递延在2011年上海试点的可能性很大,将有望整体提升保险行业估值。 (陈圣莉)
参与互动(0) | 【编辑:孟欣】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