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2011抗通胀 如何打好“钱包保卫战”

2011年02月11日 11:38 来源:青岛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从去年7月开始,CPI一路上扬。为控制通胀预期,自2月9日起,金融机构1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这是央行自去年10月以来第三次加息。应对通胀,离不开资产配置,但是专家认为,理财产品名目繁多,投资理财也需谨慎小心,提高自己的理财技巧,谨防误区。

  兔年投资应“狡兔三窟”

  所谓抗通胀,实际上就是减少收益率低于通货膨胀率的投资及现金,例如存款、收益率较低的债券等。央行2010年四季度储户调查也显示,45.2%的城镇居民倾向于“更多投资(如购买债券、股票、基金等)”,“更多投资”取代“更多储蓄”成为居民的第一选择。

  时富金融财富管理高级分析师蒋竞表示,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房产、债券、股票类金融产品和贵金属是最常见的四大类理财产品。但当前的环境下,老百姓要找到合适的抗通胀产品并不容易。

  2011年加息预期和楼市调控都决定了房地产并不是投资的好选择,债券的收益率也会因加息而受到影响;而上证综指2010年累计下跌14.31%,在全球股票指数涨幅排名中倒数第三;国际金价则屡屡上冲每盎司1400美元的历史高位,短期波动太大、风险较高,并不适合对黄金市场没有长期跟踪的普通百姓。

  “其实抵御通胀最重要的就是合理配置自己的资产结构,减少流动资产。 ”大学毕业4年的白领李周道出了他的理财经。从2007年开始,他就每年购入分红保险,年收益在3.75%-4.25%之间,这样既可以防通胀,又可以保障养老和健康。李周现在又增购了受益通胀的保险股、消费股和一些高端品、奢侈品的股票。

  银行高级理财客户经理金蕾认为,通胀预期强烈,投资者应该更加重视所配置资产的流动性和盈利能力。可以选择间接挂钩物价的结构性理财产品,例如挂钩消费类股票、医药类股票或者大宗商品价格的基金;配置好基金组合,如70%的股票型基金、20%的债券型基金和10%的其他类基金;还要注意定投,平摊投资成本,不要只盯着单只基金或者单个短期理财产品。

  适当负债可以“保卫”资产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等专家预测,2011年的通胀水平会比较高。而目前一年期整存整取利率仅为2.75%,“负利率”的局面很难在短期内改变。

  这就意味着,储蓄将变得不划算,货币购买力将打折。假如居民在2010年初办理了一笔1万元的一年期定存,按照当时的存款利率2.25%计算,到期可以拿到10225元;但2010年全年CPI“破3”达到3.3%,实际只能购买9670元的东西,存了一年相当于损失了105元。

  而负债则意味着债务缩水。目前一年期贷款利率为5.81%,如果扣除通胀带来的货币贬值率,实际利率将比较低,也就是说现在贷款的实际成本较低。如果偿债能力较强,适当举债投资,收益率可能高于银行存款。 “尤其是贷款购买车子、数码产品等耐用消费品和投资品,可以利用银行提供的信用,获得免息或者分期付款低息的服务,达到抵御通胀的目的。 ”蒋竞说。

  这正是白领丁星的选择:分期贷款买车,把本来属于来年的消费提前,增加低利率、固定利率的负债——“海囤”既是省钱之道,也是理财之选。

  理财也要谨防误区

  业内人士同时也提醒,在投资火热的同时,老百姓还应擦亮双眼,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理财产品。很多理财产品的文本条款众多、语言晦涩,老百姓往往只盯着自己熟悉的指标,例如收益率、成长率等,容易走入误区甚至掉进陷阱。

  人寿个险代理人周忠月告诉笔者,现在卖得比较好的保险产品都是生存金给付较快的产品,也就是说交完保费后第二年初就开始领生存金的险种。 “很多老百姓误以为返还越快,收益就越高,其实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

  她建议,买保险还是要看个人需求,像年轻人是家里的经济支柱,尤其是买了房有贷款压力的时候,就应该买纯保障型的定期寿险,虽然这种保险没有储蓄投资性质、没有分红,但是保费比较便宜,而且保障高;在这种基础上还有财力需要投资的,才应该购买分红型和万能型等带有投资性质的保险。而40岁左右的中年人则应该未雨绸缪购买养老、年金等险种。

  蒋竞也认为,在购买基金时,老百姓偏向于选择价格偏低的基金,认为价格越低就越没有下跌空间、越保险稳健,事实上,基金的成长率和其他综合指标更为重要,这些投资理念和技巧都有待提高。

  此外,像黄金股票和黄金期货这类风险较高的投资品种,需要很高的投资技巧和专业知识,也不太适合普通投资者参与。对于一些黄金类结构性理财产品,也需要有较强的市场预判能力,短期波动也比较大,投资者参与其中需要有较强的风险承受能力,普通百姓还是适合买实物黄金或者投资型金条。 周琳 姚玉洁

参与互动(0)
【编辑:梅玫】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