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2月8日晚间宣布:自2011年2月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这是自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第三次加息。
考虑到今年以来中国罕见旱情和农业减产的风险,这种在兔年的第一个工作日生效的加息举措就有了更多层面的警惕意义。
事实上,自今年1月份以来,宏观经济的总体走势比较平稳,但物价和以房价为代表的资产价格泡沫依旧成为中国宏观经济稳定的最大根源,综观1月份以来整个宏观经济态势,尽管去年12月份CPI经过一系列干预措施之后,稍微有所回落,但总体物价走势依然不容乐观。
在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今年物价失控的警报并未解除,反之可能由于国内外的叠加因素而加大风险,抑制物价的过快上涨不仅成为中国货币政策的头等目标,更成为攸关中国“十二五”开局之年宏观经济是否稳定的头号指标。
本次加息之后,央行货币政策的意图将更为透明和统一:首先,经过本次加息,一年期的存款基准利率重新回到金融危机前的3%,这意味着央行对今年CPI回到3%不抱乐观,全年CPI的容忍度应该在4%以上;第二,经过本轮加息之后,5年期的存款利率达到5%,负利率的状况大为改观,这对于一直具有强烈通胀概念的房价而言,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同时,加息意味着房地产开发成本和购房成本大大增加,有助于抑制更多的投机性需求;第三,本轮加息的力度选择依然是0.25个百分点,幅度并不大,但选择的时机非常果断,表明央行今年抗通胀的底气很足,尽管政策名为“稳健”,事实上通过本次加息,已经明白无误地宣布,中国的货币政策实质上已经进入从紧和加息的周期。
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今年央行在政策的选择上依然面临很多两难局面,在中国进入加息周期之后,热钱的推动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对于资产价格和输入性通胀都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考虑到金融危机刚过,中国的很多中小企业复苏的基础依旧不牢固,如果过度收缩信贷,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将是农业和中小企业。“十二五”虽然是中国调整产业结构的关键时期,但经济结构的任何调整,如果没有一定的增速是不可想象的,过于严苛的货币政策虽然对物价和资产价格具有很好的杀伤力,但对于经济体的副作用不可小视。
我们认为,本轮加息之后,绝不意味着货币政策的最后一只鞋子落地,而是一个政策的开始。特别是在经过全球慌乱和操之过急的救市政策之后,下猛药的最大负面效应——通胀效应已经呈现全球蔓延态势,我们有理由担心,如果美国经济复苏加快,再加上全球今年农业的极度不确定,全球性通胀的大合唱很有可能在今年拉开序幕,如果这样,央行的加息选择不仅是明智的,而且也是负责任的举措。(经济学家 马光远)
参与互动(0) | 【编辑:孟欣】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