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2日,渝中区作为重庆市唯一的区县,成为国家首批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这是重庆继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验区、保税港区、两江新区后的第4个国字号“特区”,将得到国家在服务业企业融资、项目建设、资金补助、价格改革、政策先行先试等方面的优先支持。
2010年12月28日,市政府与全球最大的在线支付服务企业———PayPal公司举行签约仪式,在渝中成立中国首个全外资国际电子商务结算中心。
2010年12月29日,全国第四、西部首家金融资产交易所———重庆金融资产交易所在渝中区交易大厦揭牌。重庆股份转让中心在渝中区举行中国(重庆)路演中心启动仪式。
2011年1月18日,西部首家环境资源交易平台———重庆环境资源交易中心在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正式挂牌成立,这也标志着我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权交易试点正式启动。
……
岁末年初,一系列对金融中心建设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相继在我市上演。这不仅标志着重庆打造长江上游金融中心的进程提速,对于渝中区来说,更是标志着金融业态正在由传统金融向现代金融全新蜕变。
多年以来,渝中区金融业一直以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三大主流传统金融业务为主体,对于创新型金融业务少有涉足。但随着重庆市打造长江上游金融核心区目标的提出,作为重庆老牌金融强区的渝中区也开始谋求变革。
如何在“十二五”期间实现金融业的全新涅槃?
渝中区委书记刘强表示,渝中区将抓住国家首批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的契机,围绕重庆建设国际结算型金融中心的目标,以转型升级为主线,着力构建以国际电子商务结算中心和金融要素市场为发展方向,银、证、保三大主流金融机构为基础,外资金融机构和高端经营性金融分支机构为特色,创新型金融机构为亮点,功能完善、协调发展,辐射长江上游地区的金融业服务体系。
“渝中金融发展将翻开新篇章。”他说。
厚重基石孕育发展优势
翻开历史画卷,有着重庆“母城”之称的渝中区,一直是重庆乃至整个西南地区金融业的领跑者。
自开埠伊始,渝中区便拥有“银行比米铺多”的辉煌:从1904年西南地区首家官办银行———浚川源银行在渝中区建立,到国内外金融机构纷纷入驻,到抗战时期重庆成为大后方的金融中心,再到如今汇集了395家各类金融机构、六大要素市场…… 对此,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赵弘曾感慨:“金融资源如此密集的城区,在西部城市中堪称绝无仅有。”
一组数据可以更加体现渝中区金融业发展100多年的“沉淀”与积累:直辖以来,渝中区已完成“退二进三”的重大结构转变,现代服务业已成为该区经济主体。2010年渝中区GDP达553亿元,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4.8%,区域税收总额120.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4.8亿元。
尤其在“十一五”期间,金融业首次超过商贸业,成为渝中区名副其实的第一支柱产业:金融业增加值从2006年的71.2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183.2亿元,占GDP的比重从15.6%提升到33.1%;银行存、贷款余额从1249亿元和1731亿元增长到3012.5亿元和3873.5亿元。
在全市范围内,渝中区金融业各项指标一枝独秀,高居榜首:金融业增加值约占全市的40%,金融业资产约占70%,市级金融机构约占80%,银行存、贷款余额约占22%和36%。
渝中区已经形成的银证保三大主流金融机构、创新型金融机构和金融要素市场共同发展的金融组织体系,为未来金融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2009年10月18日,位于五一路的重庆金融街正式启动建设,更是体现了渝中区破除载体瓶颈,完善硬件设施环境,打造长江上游金融核心区的雄心壮志。
然而,渝中区长唐英瑜并不满足,在他眼里,渝中区要承载的是重庆打造国际结算型金融中心的光荣梦想和历史使命。
金融创新升级金融核心
“金融创新”,其着力点在于一个“新”字,也就是改革创新。渝中区的目标是做重庆金融改革和创新的“试验田”。
国家对渝中区首批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的批设,既赋予了渝中金融“先行先试”的权利和责任,也注定了渝中金融的艰难涅槃和美好前景。
而贝宝公司和六大要素市场的强势入驻也标志着渝中区迈出了金融涅槃重生的第一步,并取得了良好成效:2010年,要素市场总资产规模达47.4亿元,同比增长36%;营业收入达1.3亿元,同比增长160%;交易额达228.9亿元,同比增长62.3%。
不仅如此,渝中区还将大力吸引其他金融类要素市场落户,聚集大型企业和银行结算中心,培育电子商务结算企业快速发展壮大,带动相关产业链企业汇聚或在区注册结算主体,力促重庆早日建成国际结算型金融中心。
创新型金融机构也将是“十二五”期间渝中区金融业发展的重点。在聚集发展担保公司、信托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和私募基金等基础上,渝中区还将大力引进汽车金融、消费金融等各类创新型金融机构,使渝中成为各类创新型金融机构的集聚高地。
为配合金融业转型升级,“十二五”期间,渝中区将优化金融业空间布局,为金融产业发展提供载体。其中,解放碑、较场口和朝天门区域形成1.61平方公里的金融核心区。在这里,五一路重庆金融街仍将以金融商务为主,并逐步向朝天门拓展,聚集金融监管机构、各类金融机构(地区)总部、功能性总部、行业协会和商会,以及融资担保、投资咨询等金融中介机构,形成重庆市金融管理和决策中心;解放碑十字金街则将以金融商贸为主,聚集金融要素市场、高端经营性金融分支机构,形成重庆乃至长江上游地区金融市场运营、交易、服务和信息中心。而位于江北、沙坪坝和解放碑三大商圈之间的大坪—化龙桥区域,则将着力聚集各类电子商务结算企业及其关联企业,形成中国的国际电子商务结算中心;聚集私募基金、风险投资公司等创新型金融机构,形成金融创新试验中心;配合重庆国际化社区的建设,打造高端金融人才的优良生活居住区。
全面提升金融核心竞争力
渝中“新金融”蓝图已经绘就,如何将发展蓝图化为触手可及的城市改革创新现实样板?加速吸引电子商务结算企业和金融要素市场聚集?“渝中区的谋略是挖掘区域各板块核心价值,打造‘一极三区一带’功能板块,全面提升产业能级和城市品质,支撑金融核心区优化升级。”渝中区委常委种及灵如是说。
科学的产业布局和功能定位有利于经济的有序发展。根据现实的发展基础和未来发展需要,渝中区在突出金融、高档商贸、现代商务、都市旅游、人文休闲等产业集群优势的基础上,有机融合产业集群功能,形成“一极引领、三区联动、多点支撑”的协调发展新局面,构建金融与其它现代服务业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现代金融业的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十二五”期间,产业能级的提升将为金融业的发展营造产业“内核”。据了解,依托解放碑CBD以及正在建设中的大坪商业区,渝中区将打造西部品牌之都、购物天堂,形成以购物中心、品牌消费、展示贸易、特色街区为主要平台的商贸中心。通过打造西部商务服务业高地,构建种类齐全、运作规范、与国际接轨的专业服务体系;打造西部电子商谷、创意产业园,建设国际电子商务认证中心、结算中心、营运中心和技术支持中心,以及国家级创意产业基地、百亿级创意产业园区;壮大长江上游总部经济基地,集聚总部企业,发展楼宇经济,培育集群经济等措施,为金融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城市品质的提升是“引凤来栖”的重要措施。渝中区通过细化城市之冠、绿色通廊、休闲水岸等十大要素,勾勒高低错落、疏密有致、显山露水的天际线、山脊线和水际线,彰显“山、水、城”独特半岛神韵。未来的渝中既有解放碑———重庆金融街和朝天门———“重庆之门、西部之窗”等展示国际化都市风貌的地标建筑,又有化龙桥———重庆新天地青砖灰瓦、小桥流水的巴渝风情;既有主干道上“重庆风格”的靓丽城市风貌,还有背街小巷里群众舒心生活的宜居环境;既有“十桥七轨多枢纽”、“四环六横多联络”的立体公交、轨道交通体系,更有山城步道、过江索道等特色交通系统,为金融机构及其高管人员营造优良的办公及生活环境。
纵横交错的路网,川流不息的人群,竞相进驻的知名金融机构,以及大片大片在忙碌中创造着舒适与惬意的绿地林荫,还有辐射整个西部的金融、信息网络———看得见的繁荣与看不见的繁忙汇于一处,这不仅是渝中区为“新金融”勾勒出的蓝图,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保障措施,几年后,这样的场景将在渝中区成为现实。
承载着新时代赋予的全新使命,渝中———长江上游金融核心区正扬帆起航。
参与互动(0) | 【编辑:梅玫】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