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国内期市表现分化,粮食品种继续强势,玉米、强麦以及早籼稻收盘均创新高,并伴随着大幅增仓。
资金继续流入期市
在此前资金流入的基础上,多空双方继续囤积重兵于期货市场。14日,期市总成交量增量3.2万余手至734.4万余手,总持仓量大幅增仓32.5万余手至768.8万余手,逼近去年11月25日的历史峰值770.2万余手。其中,上海、大连、郑州三市分别增仓2.2万余手、24万余手、6.4万余手至214.4万余手、355.6万余手、198.7万余手,粮食及部分能源化工品种成为增仓重点板块。
当日粮食品种增仓幅度较大,玉米大幅增仓14.7万余手至98.1万余手,豆粕大幅增仓3.1万余手至113.6万余手,强麦大幅增仓7.1万余手至35.7万余手,上述三品种全线创下各自品种中长期持仓量新高,而豆油大幅增仓1.6万余手至51.6万余手,早籼稻增仓0.4万余手至14.9万余手。
盘面显示,玉米、强麦、硬麦、早籼稻等品种指数分别创下2460元、3090元、2441元、2597元等各自品种新高。在多空对垒之下,增量资金积极进驻上述品种,持仓量显著拓展。
多空分歧彰显
粮食类商品期货价格创下新高,引发多空分歧尖锐,多方认为,近年来粮食品种由于自然灾害因素而减产,引发供应紧张,同时由于国家调控,价格上涨幅度小于居民收入上涨幅度,由此引发补涨;空方则认为,持续上涨后,价格已经透支灾害性供应缩减利多因素,同时将受到更加沉重调控压力,深幅回落概率逐渐增加,由此多空展开激烈扩仓争夺,而多强空弱对比致使盘面呈现价涨仓增强势特征。
基本面的信息也强化了多空的对垒格局。一方面,2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扶持粮食生产的10条措施(简称“国十条”)。其中上调今年生产的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每50公斤102元、107元、128元,比去年分别提高9元、10元、23元,白小麦、红小麦、混合麦最低收购价则提高到每50公斤95元、93元、93元,比去年分别提高5元、7元、7元,同时中央财政按每亩10元的标准,对国内11个冬小麦主产区5300万亩弱苗麦田给予补助。稻谷和小麦收购价格连年提高,既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种植规模,为粮食获得好收成创造条件,但同时也将限制相关品种期现两市的回调空间,由此对市场走势产生利多利空双重作用。
另一方面,近期北方冬小麦主产区旱情持续发展,至今仍未缓解,寒潮、暴雨、台风、干旱等自然灾害已成为阻碍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与此同时,国家加大抗旱基础设施建设,先期安排农村饮水安全、灌溉与节水改造中央投资40亿元,再安排中央投资20亿元,用于灌溉改造和饮水工程,用于抗旱水源和灌区工程建设,中央共安排资金67亿元。显然,自然灾害和国人抗灾之间,究竟是“看天吃饭”还是“人定胜天”形成又一多空对峙格局,并对市场产生双重作用。
综上所述,提高收购价与抑制通胀、灾害与抗灾、农产品价格涨跌等诸多焦点,引发多空分歧尖锐并激烈争夺,致使农产品期货市场剧烈强势震荡,后市适度回落后,继续上涨的可能性较大。(通联期货 施海)
参与互动(0) | 【编辑:孟欣】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