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我不过是个上小学5年级的11岁小娃儿,又怎么会到信用社贷款,而且还长期不还?”面对从天而降的不良贷款记录,大荔县青年王世林一头雾水。
凭空而来的不良贷款
现年25岁的王世林是大荔县安仁镇均庄村村民。昨日,他对记者讲述自己的遭遇。今年元月14日,他与妻子准备贷款3万元,做水果批发销售生意。当小俩口到该县户家乡农村信用社办理贷款时,工作人员查询了相关系统,称“其于1997年在大荔县高明镇农村信用社贷款2000元,至今未还”。由于存在不良贷款记录,王世林夫妇的贷款请求被拒绝。
听到这个消息,王世林忙到高明信用社查询。负责人给了他一份证明,上面一个姓秦的人称“本人在高明信用社97年3月28日共计12笔贷款总金额24000元,贷款人分别是……王诗林……”。负责人告诉他,这位姓秦的贷款人用自己和王世林及另外10个人的名义贷款2.4万元,每个人名下2000元。由于一直没有还,该信息进了人民银行建立的诚信系统,王世林就成为不良贷款的债务人。
在信用社出具的单据上,王世林看到,自己的名字被改成“王诗林”,但诚信系统内的身份证号却是自己的。想着自己1997年时不过是一个11岁的小学5年级学生,王世林觉得太不可思议了。而这个“玩笑”却成为他创业的绊脚石。
他说,他多次到大荔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后者比对了后也认为王世林不可能贷款,“会不会是你们父辈认识并允许那个姓秦的人用你的名义贷的款”?为此,王世林回家后多次问父母,而家人根本就不认识这个姓秦的贷款人。王世林又找到大荔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工作人员称没办法,“现在只能是让姓秦的尽快还款,你的记录就消除了”。
信用社承认登录信息有疏漏
昨日上午,记者赶至大荔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综合部赵经理查阅相关资料并询问了有关情况后说,1997年时,基层各乡镇的农村信用社是一级法人,开展业务时在各村都发展了代办员,全县的代办员有几百人之众,“人员多素质不一”。2004年,随着信用联社改制,这部分人被清理。很有可能是代办员为了完成业绩而违规操作。
另外,前几年,信用社对累计发生的贷款进行信息登录,当时大荔县的信息登录工作量非常大,“12万笔贷款记录在短时间内登录,难免有疏漏”。赵经理说,1月27日,这笔贷款的责任人还请了贷款。由于银行的诚信系统刷新有一个周期,现阶段,王世林在别的银行贷款还存在困难。“信用联社可以开具相关证明,为其贷款提供便利”。王世林说:“信用社出了问题,应该向我道歉。”(王晓光)
参与互动(0) | 【编辑:孟欣】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