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保险公司产品各异 万能险进入“加息”通道

2011年02月25日 15:35 来源:杭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进入2011年,利率就和油价一样“节节高”,终于让储户开心了一把,保险产品的受益也因此跟着“水涨船高”。其中,变化最大的莫过于2010年被“打入冷宫”的万能险,今年最新的年化结算利率甚至已经逼近5年期定期存款5%的利率,止跌回升势头明显。不过投资者在选择类似产品的时候,最好还是货比三家。

  万能险利率高低相差一倍多

  2011年春节刚过,央行就再次提高利率给全国储户们“发红包”,受此刺激,一向跟着利率浮动的保险公司万能险结算利率,也终于出现了止跌回升态势。就在近期,不少保险公司都纷纷上调了万能险结算利率。最新数据显示,中国人寿、平安人寿、阳光人寿、泰康人寿、国泰人寿等多家保险公司的万能险产品年化结算利率均在4%或以上,比目前一年期定存利率高出了1个百分点,光大永明人寿等两家公司的万能险产品年化结算利率甚至超过了5%,成为2月份仅有的跑赢CPI的保险产品。

  尽管进入加息通道,仍有一些万能险产品的年化结算利率在3%以下。记者昨日在光大永明人寿保险公司网站看到,即使是同一家保险公司,其结算利率都存在明显差异:该公司所列的11款万能险产品年化结算利率,最高的一款一直紧跟利率调整,目前已高达5.33%,最低的安盈两全保险则只有2.5%,两者相差竟有一倍之余。相比之下,中国平安的两款万能险年化结算利率则要基本持平,而且在上一轮降息潮中的表现也稳定。

  中国平安客服人员昨日告诉记者,因为万能险产品要投资于大额协议存款,所以必然是跟着利率“水涨船高”的。加上保险公司的投资管理水平也各有不同,所以在不同时期,结算利率必然会有所不同。

  加息预期万能险重获关注

  “对不起,这款产品已经停售了。”记者昨日向一保险公司客服人员随机咨询了某一款万能险,信息显示,该款产品的年化结算利率为3.35%,仍旧比最新的一年期定存利率高出10%多,但保险公司早已停售了该款产品。

  据了解,由于万能险到期后可随时支取,灵活方便可类比银行定期存款,还可享有一定的保险保障,一度是市场的宠儿。但前两年连续降息,使市场上大部分万能险的结算利率都比不上银行定期存款,在最低迷时,万能险结算利率曾跌至2%以上,基本被市场冷落。

  但是这种情况可能会在今年发生改变。有业内人士分析,去年监管部门叫停保险公司人员派驻银行网点,市场普遍认为这将对各家保险公司,尤其是中小保险公司的保费增长产生较大影响。而今年银行揽储压力逐渐增大,受这两大因素影响,保险公司今年将不得不把保费增长的重心回归到个险渠道,而部分领跑CPI的万能险产品,无疑将成为他们营销的一大“亮点”。

  某保险公司销售人员告诉记者,昨天她在公司晨会时也听说了“万能险结算利率提高”的报道,具体到实际中,公司业务员和消费者采取行动会有一定的滞后性,但万能险产品今年的销售势头估计会不错,当然,出现“井喷”式发展的可能性并不大。

  中国平安是国内较早推出万能险产品的保险公司。中国平安浙江分公司有关人士昨日告诉记者,由于业绩稳定加上客户信任,平安万能险的销售在业内一直处于领跑水平。“鉴于现在进入加息通道,万能险重新受到一定程度热捧的预期是存在的。”

  统计显示,虽然目前已有两款万能险产品年化收益率超过5%,暂时跑赢了1月份CPI4.9%的涨幅,但是绝大部分同类产品的结算利率,都远低于CPI涨幅。

  万能险最好持有五年以上

  尽管相比当前的银行存款利率,万能险在结算利率方面暂时“领先”,但它和银行存款、银行理财产品还是有较大区别的。

  业内人士指出,如果非要拿万能险跟银行定期存款收益作比较,那这种比较也仅适用于已持有万能险较长时间的投保人。毕竟银行存款是零成本的,而且本金是得到充分保证的。而万能险在投保时会被收取2%的初始费用,前五年都会收取退保费用,直到第六年才可无成本退保灵活取回资金。也正因为如此,一个理想的万能险持有时段最好在5年以上。

  此外,万能险虽然具有结算利率灵活可上调的优势,但这亦是一把双刃剑,毕竟在降息周期中其结算利率亦会下调,而银行定期存款却可锁定收益。况且,万能险利率是每月调整的,一旦未来利率大幅下调,万能险的收益必然会跟着下调,某些求稳健的投资者可能会因此蒙受不必要的损失。

  中国平安上述人士也提醒,万能险毕竟是一款保险产品,在关注收益率的同时,消费者其实应更多关注它的保障性以及保险公司的投资管理能力,根据自身经济实力有选择性投保,切忌盲目购买万能险。(记者 方秀文)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文萱】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