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贷款紧缩下另辟蹊径 信用卡取现成"新"无抵押贷

2011年03月03日 09:11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随着各银行贷款“口子”逐渐收紧,一些急需资金的客户开始盯上了一条便捷、快速的无抵押借款之路——信用卡取现。记者昨日走访多家银行获悉,目前基本上各家银行发放的信用卡都具有预借现金,也就是取现的功能,只是取现额度各不相同。

  据了解,本市各家银行的信用卡取现额度一般在信用额度的30%至50%左右,个别银行甚至能达到80%。也就是说,以信用额度为5万元的信用卡为例,持卡人最高能支取4万元现金,这一数额已经相当于许多小额贷款公司能为普通资质借款人提供的最大额度。

  银行主动“帮”客户变现

  “如果您的信用卡额度是4万元,可以将3万元转到您所关联的借记卡上,您可以提取现金。”这一听起来颇具吸引力的服务正是中信银行“低调”推出的一款新产品——“随意借”。记者电话咨询中信银行的信用卡服务中心时,一位客服人员表示,目前该服务并不接受客户主动申请,而是由银行对信用良好、消费能力较强的客户进行推荐。

  “随意借”允许客户在信用卡的信用额度范围之内,按一定比例将信用卡中的部分额度划到个人的储蓄卡中“变现”。客服人员介绍,如果贷款人信用良好,最多可以获得相当于信用额度80%的现金。客户取现后,银行的信用卡中心会有相关记录,客户需要在1到24个月之内按月进行还款,每天产生的利息为贷款总额的0.05%。一位商业银行业内人士指出,这一服务等于将客户的信用卡变成了无抵押、无担保的贷款工具,而且可以按月分期还款,而不必受到一般信用卡月还款额最低需达到透支额10%的限制。

  信用卡变成“取现工具”是否涉嫌违规?昨日,银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银行推出“信用卡预借现款”的服务是可以的。“贷款人在银行规定的服务范围之内取现,按期还贷属于合理消费行为。”这位负责人表示,银行可在不违规的前提下对信用良好的大客户开设此类服务。但他同时指出,如果违反相关政策,尤其是恶意套现,是绝对不允许的。

  信用卡借贷年息逾19%

  尽管信用卡取现这一贷款“捷径”颇具诱惑力,但代价并不小。银行客服人员告诉记者,持卡人从信用卡中预借现金并不享受刷卡消费时的免息期。目前,各家银行对信用卡取现的利率规定基本统一:从取现当日至还清之日要按日支付借款金额0.05%的利息。这样算来,如果持卡人从信用卡中取现5万元,一个月后的利息就是750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除去每日产生的利息之外,信用卡取现还会产生取款手续费。中国银行一位客服人员表示,客户使用信用卡取现需缴纳相当于取现金额1%的手续费,最低为8元。而如果客户使用ATM机自助取现,每笔最多只能取2000元,产生的手续费就是20元。

  目前,除工商银行之外,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等众多国有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均要收取信用卡取现的手续费。按照1%的手续费再加上每日0.05%的利息计算,信用卡取款的实际年利率超过了19%。

  取现去向难监管

  信用卡“借钱”成本如此昂贵,为何还受到青睐?投资者小陈透露,自己借钱是用来炒股,和其他贷款方式比起来,信用卡取现不需要任何担保和审批就能快速实现,非常适合他的“胃口”。“在银行办消费贷款麻烦不说,资金用途还要受到监管,不自由。”小陈坦言。

  不过,信用卡取现金额需按月偿还,借贷时间非常有限。对此,小陈表示无所谓,只要有两张信用卡,就能每个月“拆东墙补西墙”,用一张卡中取出的现金偿还另一张卡的欠款,实现“循环贷”。“我用这个方法贷出5万元用了一年呢,还在论坛上发了一条‘技术帖’。”小陈不无得意地表示。

  “根据我们的规定,信用卡预借现金所得资金不可用于投资股市、期市或任何其他股本权益性投资,不从事非法活动。”招商银行一位客服人员明确表示。记者致电其他银行信用卡部门人士,也得到了相同的回答。不过,银行业内人士也表示,由于信用卡取现不需要抵押担保和资金去向证明,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对用户提现用途进行监管。

  特别提示

  取现不还清刷卡也计息

  银行业内人士表示,信用卡取现和刷卡消费一样,也必须在每个月的还款日按时还款,否则将产生不良记录。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按照大多数银行的规定,如果信用卡取现部分金额未按时还清,刷卡消费的部分也将全额计息,不再享受免息待遇。

  理财专家表示,银行之所以为信用卡借款设立较高的收费标准,就是因为不鼓励持卡人将信用卡作为借贷工具使用。“信用卡提现最多作为应急资金的周转来源使用,长期借款肯定是不合算的。”理财规划师程琳表示。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孟欣】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