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货膨胀的时候,更多家庭选择把多数钱存到银行,减少投资理财项目,高房价下,多数消费者节省开支攒钱为买房,储蓄也是百姓的无奈选择
一直以来中国人大都习惯于以传统的储蓄方式理财。其实,与其说储蓄是传统的理财方式,不如说人们是不得已才这样做。笔者通过采访了解到,一部分普通百姓也想把钱投到一些基金、股票上去,但是理财产品陷阱多致使消费者有一定的担心,银行理财中心推荐的一些保险类、基金类理财产品并没有工作人员说的那样高的收益,同时还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也有些人以为买的是保本型理财产品,但是最后还是亏了本。
储蓄实属无奈之选
储户王先生和笔者介绍说,现在有点钱就都存银行的定期了,儿子上小学,正是开始用钱的时候,以后初中高中大学,用钱的时候多着呢,毕了业结婚还得买房子,这都是需要钱的,老人生病需要钱,这都是突发状况,有存款心里有底,有事的时候能拿出钱来。
一位做公关工作的陈小姐和记者说,她的收入分配是每个月有一定金额的储蓄,其余的用做日常开销。多数的储蓄会转为定期存款,毕竟工作不是很稳定,万一有一段时间没有工作,储蓄的钱也能拿出来应急。同时会用一部分存款买一些理财产品,多数都买保本型的,但是理财产品也是一门学问,不能只听银行销售人员的一面之词,这里陷阱太多。
据消费者信心调查显示:从分年龄组看,在小于60岁的消费者中,超过半数的人选择将余钱用于银行活期/定期存款。年龄小于30岁的消费者选择银行理财的比重最高,达到10%。而中青年消费者的投资方式相对比较积极,30-39岁之间的消费者乐于投资股票、基金和保险投资产品,40-49岁之间的消费者相对乐于投资人寿保险。60岁以上的消费者没有投资行为的比重最高,达到47%。
多数百姓把储蓄作为家庭的主要理财方式。多数的被采访者表示,只会将一部分或者少数钱去投资。主要原因是一个家庭的教育支出、医疗支出、房产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是相当大的,养个孩子从小学到大学至少需要几十万,生病去医院的费用更是不可估计,工资的涨幅永远跟不上房价的涨幅,在这些因素下,多数的百姓不敢花钱,有点钱都存到了银行。
理财陷阱处处有
现在各种理财产品五花八门,每个银行都至少有几十种的理财产品,只要踏进银行大门,就会有挂着客户经理胸牌的工作人员跟你推销,殊不知,这些理财产品背后是高风险、付出的是高代价。
据了解,所谓的“储蓄赠送保险”实际上就是“分红险”换了一种叫法。它是借助银行进行销售的一种保险产品,但是经过销售人员一介绍,很容易让人误解为是一种银行的理财产品,附带保险功能,这是一种误解。
另外,所谓的“保本金”是有条件的,必须持有保险超过5年,如果只存了两三年就提前支取,那么不仅没有收益,本金也会受到一定的损失。因此,购买这种保险产品的钱,一定要是确保5年内不动,这样本金才有保障。
银行的销售人员在介绍产品的时候多会以“收益率高、高回报”等词语误导消费者,比如说“储蓄送保险”收益率很高,要比定期存款高1到1.5个百分点等。其实,这里说的收益率只是一种预期收益,并不是到期收益。这两者区别很大,预期收益只是一种预测,没有任何保证,单凭销售人员说而已;到期收益则是要保证收益的。所以银行销售人员说的都是收益率,只是一种预期收益,而不是到期收益。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部分银行销售人员为吸引市民投保,会刻意夸大保险产品投资收益,消费者应该注意避免被误导,而避免被误导的关键就是不要盲目看重保险产品的投资收益。专家表示,保险产品的本质还是保障,投资只是附属功能,而且相对于股票、基金等投资方式,保险的收益不会很高。
刘女士和记者介绍说,她去银行存钱的时候,银行销售人员给他推荐一款理财产品,说是100%保本,还有7%的年收益,并且还有分红,存期5年,刘女士描述当时银行销售推荐给她这款理财产品时的感觉是买了这款产品就捡了便宜了,
哪有这么好的事情。刘女士还是挺犹豫的,不知道是否像银行销售人员说的那样高收益。当具体问到7%的收益的时候,银行销售人员才说是5年的收益7%而不是每年收益7%,这样均给每年不到2%的收益。如果不进一步的询问,这些销售人员是不会主动说出这7%的玄机的。
尽管没有7%的保底收益,但银行销售人员告诉刘女士,如果保险合同期满,投保人可以获得保额107%的满期金,也就是购买1万元的产品,5年后可以获得10000×107%=10700元的满期金,在收回本金的同时还有700元的收益。“如果合同到期,保险公司保证给付这部分收益。”
照此看来,这款保险产品确实有固定收益,但却并非银行宣传单中所说的保底收益,而是合同到期后的满期金收入。如果投保人提前退保,则拿不到满期金,只能按照保险公司的保单现金价值获得补偿,而这部分金额往往较低,越早退保保单现金价值越少。而且,如果中途出险理赔,则保险责任终止,投保人也只能获得理赔金。
业内人士提醒投资者,一定要当心保险产品的陷阱,特别是那些被说得玄乎其玄的拥有多项附加功能的保险,这些保险的背后很可能隐藏着风险和陷阱。另外,现在国家规定,购买保险有10天的犹豫期,投资者可以在10天之内毁约,在这期间投资者要多打听、多考察,再做决定。(郭钇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