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银行入股保险券商抢建基金 金融混业面临风险

2011年03月04日 16:42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前不久,农业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拟以25.92亿元认购嘉禾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新发行股份10.367亿股;交易完成后,农行所持股份占嘉禾人寿股份总额的51%,成为其控股股东。这是继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北京银行后,又一家与保险公司联姻的商业银行。

  无独有偶,券商设立基金公司,也掀起新一轮扩容潮。在浙商基金、平安大华基金相继获批后,又有包括安信证券、英大证券、方正证券、财富证券、南京证券、财通证券等多家券商正紧锣密鼓筹建基金公司。

  银行入股保险公司,券商抢建基金公司,金融混业经营在今年似乎明显加快。

  瞄准新的利润增长点

  无论是商业银行持股保险公司,还是券商筹建基金公司,不外乎两个目的:一是现实的利润追求,二是战略布局的需要。

  先以银行为例,保险行业盈利能力比较强,控股保险公司后,还能借机进入新的市场,并同时向金融集团发展,实现多元化经营。业内人士认为,相对于以前单纯经营银保代理业务,银行控股保险公司后,意味着其经营模式的转变。以前的代理业务,主要是获得手续费收入,控股保险公司后,就不再是单纯追求手续费收入,而是需要通盘考虑、整合资源,以获得规模效益。

  此前,农行在发布控股嘉禾人寿的公告时,董事长项俊波明确表示,农行拥有全国覆盖面最广的分支机构、最庞大的电子化网络和最广泛的客户群体。 2010年,农行保险代理销售保费规模超过1000亿元,实现代理保费手续费收入超过43亿元。此次控股嘉禾人寿,将进一步完善农行的业务平台,优化收入结构,丰富金融服务的产品种类,增强服务 “三农”的能力。入股后,农行将分享到中国寿险市场这一领域的巨大增长潜力,为农行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对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事实上,与银行联姻,借助银行网点优势,大力拓展银保业务,也是保险公司的愿景。在交行入股交银康联一年时间内,交银康联保费收入就从2009年的8402万元,快速上升至2010年的7.12亿元,保费收入增长达7倍多。

  再来看券商,分析人士认为,当前我国券商的收入,主要来源于经纪、投行等业务,而这些业务具有较强的周期性,一定程度上仍是 “靠天吃饭”。相比较而言,基金公司的收入相对稳定,主要来源于提取管理费。无论行情如何,只要公司具有相当规模的客户基础,就会有稳定的收入。从收入来源考虑,券商设立基金公司,也是能够拓展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也能更好抵御行业周期风险。

  目前,除了券商密集筹备,新设基金公司,国内已有不少券商通过参股、控股方式来涉足基金业。如中信证券全资持有华夏基金,招商证券控股博时基金,华泰证券控股南方基金,广发证券控股广发基金等。而除券商外,包括中国平安、中国人寿在内的保险公司,以及信托公司也都看上了基金行业的优势,正积极筹备基金公司。

  市场争夺战刚刚开始

  金融混业经营是一个必然趋势。以商业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已经迈开步伐。但无论是银行涉足保险,还是券商进入基金业,都还刚刚开始。

  在交行、中行、工行、建行、农行等大型商业银行的实践下,银行系保险公司已初具形态。但由于大保险公司的股权很难获得,目前几家银行系保险公司都属于中小规模险企,均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没有哪一家银行系保险公司能在新的市场独领风骚。

  根据公开信息,当前的几家银行系保险公司各有千秋。虽然农行控股的嘉禾人寿在规模上领先于金盛人寿、太平洋安泰、交银康联以及招商信诺等,但同为中小型保险公司,彼此之间的绝对差距并不大。根据中国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招商信诺2010年的保费收入超过了30亿元,与嘉禾人寿43亿元的收入,仅差10余亿元。而金盛人寿、太平洋安泰虽与嘉禾人寿存在一定差距,但也不是不可逾越的鸿沟。交银康联从2009年到2010年一年之间保费收入猛增7倍多,也足以证明其有着巨大的增长潜力。另外,太平洋安泰也已经连续多年实现盈利。

  这样的局面,意味着未来几大银行在保险业这一新的市场,将掀起一场新的战争。不过,在一个竞争充分的市场,谁跑得越快,谁就可能抢得制胜先机。这一点在券商系基金中,已经有所体现。较早进入券商系基金行列的华夏基金,在基金净资产净值排名中一直位列前茅。虽然在2010年,华夏基金一只新基金未发,但其净值规模却达到2247.13亿元,是目前唯一一家净值规模超过2000亿元的基金公司,稳坐公募基金头把交椅。

  不过,其他几家券商系基金如南方基金、博时基金和广发基金等,截至去年底的净资产净值规模,也都超过了千亿元人民币。可以预计,未来的市场竞争会相当激烈。更何况,越来越多的券商开始进入这一领域,不排除一些实力券商进入基金业后,来个后发制人。

  金融混业是把 “双刃剑”

  金融混业,谁都不愿意落后。但业内专家指出,金融混业是把 “双刃剑”。

  实行分业经营还是混业经营一直是颇具争议的金融问题,它既涉及金融企业的经营管理体制,也涉及政府的金融监管体制。金融业最本质的特征在于其作为资金融通中介,起市场资金供需双方桥梁的独特作用。作为联结供需双方的枢纽,不管是从金融服务需求方的便利偏好出发,还是从金融服务供应方规模经济的要求考虑,综合化、全能化都应该是金融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要求。

  事实上,随着我国金融业不断开放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推进,金融混业已经成为不得不做之事。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曾表示,外资银行将利用资金雄厚的优势和综合化经营的优势,向客户提供多种产品的交叉销售和 “金融超市”式服务。每一个境外金融机构,它们的业务投向不会被限制在单一范围内。这种实际上的不平等将使我国境内金融机构在激烈的竞争中面临不利的处境。

  金融混业具有其优势。以银行为例,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截然分开,会随金融创新而产生 “脱媒”现象,使银行市场缩小,经营困难。而多元化经营使银行能够及时地根据金融市场的变化来调节自身的经营活动。商业银行可通过与客户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组合并为客户提供一条龙金融服务来发挥总体优势,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服务效率。混业经营还可使银行通过股权代理,建立稳定、优质的基本客户群,有助于银行充分了解客户,从而实现真正的风险控制。

  但事情并非想象中那样完美。混业经营的最大问题在于系统风险控制。商业银行和券商面对的是不同性质的风险,银行与保险、证券市场间如果没有一道防火墙,就不能切断风险传递的链条。更何况,证券市场是一个高风险市场,将来银行与证券业如果混业经营,在证券上发生剧烈动荡或银行操作失误时,银行的信用将受到威胁,损害投资者和存款人的利益。最现实的例证便是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

  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但混业经营最终仍将面临监管这一最大难题。我国1993年以前也是金融混业经营,但最终由于管理和经营过于混乱而告终。随后为了治理当时乱拆借、乱集资和乱放款的 “三乱”问题,我国仿照美国1933年的格拉斯-斯迪格尔法案,建立了金融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制度。换言之,当初 “分家”的原因在于需要设立有效的风险隔离墙。业内人士认为,现在 “一行三会”模式不大可能再回归到央行统管,因此,如何在监管制度上取得突破,建立有效的风险隔离制度才是金融最终实现 “安全混业”的根本所在。本报记者 蒋娅娅 张小乐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文萱】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