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在2011年的全国两会期间向全国政协提交了一份呼吁改善小企业融资环境的提案。
中小企业融资难早就不是新闻,但为什么商业银行会带头为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呼吁?是什么原因让信贷风险明显偏高的中小企业受到商业银行的青睐?针对这些问题,两会期间,马蔚华委员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专访。
一问:2月底银监会提出要放宽中小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你心中的容忍度是多少?
马蔚华委员:过去对不良贷款容忍度的考核办法就是要求每年不良贷款的余额和不良贷款的比例要“双降”,保持低资产不良率。有一个不断降低的不良率的要求,员工就会追求给低风险的大企业贷款,一般情况下,给低风险的大企业贷款,它就会要求你把利率降下来,这就意味着在消耗大量资本的同时,收益率降下来了。
《巴塞尔协议Ⅲ》实行之后,资本约束越来越严格,在这样的前提下,只追求不良率下降的做法导致商业银行失去了全面的意义。因为商业银行本身就是高风险的企业,需要在收益和风险之间取得平衡。不可能一直通过牺牲效益来追求不断降低的不良率。一个好的银行,一定是在一定风险容忍度下的贷款收益最大化。
培养商业银行的风险定价能力、管理风险能力、适应风险的能力是必由之路,因为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是迟早会到来的,如果你在高利差的保护下,总是不断地追求低风险,那么将来一旦遇到比较大的风险突然袭来,会束手无策。
至于招商银行的“容忍度”……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银行对风险容忍度有不同的标准,去年9月份信息披露时,招商银行的不良率差不多降到了6‰,但与此同时我们的收益率也在下降,所以现在别说是6‰,10‰可不可以?只要回报率上去。这些都应该根据收益的情况来决定。
二问:很多人认为,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履行社会责任的动机应该大于经济利益的驱动,是这样吗?
马蔚华委员:在《巴塞尔协议Ⅲ》之前,一般人都还认为支持中小企业是一种履行社会责任的事。但实际上我感觉,一方面确实体现社会责任,金融机构需要对中小企业负责;但现在看来,在资本约束的情况下,银行的转型要求自身必须选择资本消耗少,收益率高的生存方式,也必须在面对风险的前提下,不断提高自己的风险管理能力,以应对未来的市场化。所以,从这个角度上看,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不仅仅是履行社会责任那么简单,对银行自身的发展和风险管理能力的提高都是件好事。
另外,中国的中小企业发展潜力是无穷的,需要中国的银行来挖掘潜力。但是,我也曾提到过,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银行是个重要力量,也不是全部的力量,现在银行融资占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90%以上,因此我们还要培养直接融资市场,包括创业板、中小板,多渠道拓宽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三问:既然那么多商业银行都有开拓中小企业融资的计划,为什么还会存在如此普遍的融资难题?背后的制度性约束在哪?如何突破?
马蔚华委员:现在主要的问题,比如说,拨备政策,能否进一步灵活快速;对向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贷款的金融机构,能不能适当减免一些税收以资鼓励;政府能不能建立一些风险基金,当出现不良贷款时,政府能够和银行一起分担,给予一定的补偿?这些都是四两拨千斤的事。现在由政府出面组织的担保机构已经建立起来了,这两年正在完善,这些都是措施。
还有一条,《巴塞尔协议Ⅲ》实行以后,涉及小企业担保问题比较苛刻,能不能在《巴塞尔协议Ⅲ》的框架内,在对小企业贷款风险资本的度量上,给予一些倾斜。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其实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现在各个国家在中小企业融资上各有各的难题。(记者罗宇凡、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