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开局,银行业重任在肩。3月6日,《国际金融报》记者在两会现场分别采访了三位金融高管,听取了他们对“十二五”规划的真知灼见。
苏宁:利率改革稳步前进
全国政协委员、央行前副行长、中国银联董事长苏宁昨日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推进利率市场化是我们金融体系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我们要坚持的方向。”苏宁表示,过去几年,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不断前进的,愿景也是清晰的,如存款利息放开下限,贷款利息放开上限,整个金融市场、货币市场上利率也是放开的。
苏宁指出,利率市场化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相关部门会根据政府工作报告要求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他还建议,利率市场化要有一些配套措施,如存款保险制度建设非常必要,因为利率市场化可能会改变商业银行利差收入,可能加大商业银行竞争,也可能让经营不太好的商业银行面临破产,如果没有保险制度支撑的话,就可能产生一些风险。此外,还要加大宏观审慎性监管,如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加强监管措施,防止大而不能倒的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苏宁说:“利率市场化会稳步坚定地推进,我们希望改革是一套系统性的工程。”
杨凯生:商业银行机会何在
3月6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在记者发布会上表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对商业银行带来挑战,同时也带来机遇。
杨凯生表示,下一步商业银行要按照国家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坚持资源低耗和环境友好的基本要求,积极支持先进的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在支持这些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与这些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应有的地位相称的信贷结构。
他透露,截至去年年底,工行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节能减排领域的贷款金额超过6.1万亿元,在未来的3到5年内,工行在这些领域的贷款要争取翻番,而对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风电设备制造、造船业等产能比较过剩的七个行业,工行将对它们的信贷加大控制力度,希望在未来的3年内对他们贷款的总量在整个余额中的占比要进一步下降,以配合整个经济结构的转型和调整的需要。
蒋超良:保障房先保障资金
3月6日,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开发银行行长蒋超良在小组讨论会议上表示,房价居高不下,有住房供给结构的问题,商品房太多,保障性住房太少,房价始终下不来。
今年将建设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还要对农村的危房改造150万套,据测算,这些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危房改造完成起码需要5000亿、6000亿元的资金,但财政安排的补助只有1000亿元左右,建设保障房这么庞大资金需求怎么解决。
蒋超良指出,保障性住房建设上没有退出机制安排,信贷资金进入有很大的困难。他分析,保障性住房大部分是公租房,公租房的租金很少,现金流不足以覆盖银行到期贷款本息的偿还,所以财政资金拿不出,信贷资金不进入,保障性住房1000万套就有落空的风险。保障性住房资金问题是个现实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民生问题解决不了,房价还是降不下来。蒋超良建议在政策上寻求突破和创新,既保障银行的贷款质量、抵御支付风险,同时安排好保障房的资金。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