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银行信贷紧缩形势严峻 银行"反价"别因小失大

2011年03月11日 09:12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伴随楼市调控逐渐加码,银行信贷紧缩形势严峻,贷款随之成为“香饽饽”。2月底,深圳购房者遭遇银行“反价”,一些年前申请购房贷款的“准业主”,不仅未能等到房贷,还接到了银行通知称“之前承诺的八五折优惠利率被取消”,利息支出陡然增多。而银行这一“以价补量”、单方面提高房贷利率的行为也随即在北京、青岛、广州、佛山、珠海等地上演,且似有蔓延全国之势。

  对此,来自深圳的全国人大代表张育彪直指“银行‘反价’行为是一种不道德行为,严重违反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比房地产商卖高价房还可恶”。

  其实,作为上市公司的银行,追逐商业利益最大化本无可厚非,只是追逐的过程中是否合法守信,是否能够尽可能地将企业利益与社会效益协调统一,就显得尤为重要。

  几年前买过房的人或许还记得,当初去银行办理房贷时尽可享受的那般待遇,不少人手中的那张“象征身份”的白金卡又或钻石级卡皆因办理房贷而由银行慷慨“授予”。那时,在银行的算盘里,房贷业务是笔大买卖,盘子大,违约风险小。

  时过境迁,自2010年起频频上演的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无疑意味着货币政策的基调正由适度宽松调整为稳健。对这一趋势的判断我等门外汉姑且能够略知一二,何况是网罗专业人才的银行一方。

  但即便如此,一些银行依然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事实上,本次遭遇“反价”的购房人多是于春节前与银行方面达成的贷款协议。银行从批贷到放贷通常需要近1个月时间。春节后恰缝政策变动的密集期,先是央行再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是地方政府纷纷出台“史上最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新政,信贷额度紧张状况超乎银行想像。此时,精明的银行开始为自己今后的日子打算,比如一些大项目的后续资金如何落实,比如一些大客户的贷款需求如何满足……在诸多利益面前,银行不惜“反价”,缩减个人房贷,得罪弱势的个人客户。

  只是企业追逐利益至少应在法律法规框架之内,高一点的要求恐怕就是高管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企业社会责任”。这样看来,带有一定特殊属性的银行的“反价”之举自然令人心寒与不忿。

  而在“接受与不接受”间进退两难的“等贷族”中的部分人群原本是希望借助法律武器维护正当权益,只是,此时他们方才尴尬发现,自己手握的合同不过是“一张空白合同”,上面没有任何有关承诺利率优惠的内容。“空白合同”暴露的不仅仅是弱势个人客户略现淡漠的自我保护意识与无奈,更凸现出银行在所谓平等合同中的“超然地位”。

  针对大有愈演愈烈之态的银行“反价”,中国银监会有关负责人曾公开表示,银监会已要求相关机构妥善解决。尽管目前,各地银监局正在有序地按照银监会精神,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协调银行与“等贷族”解决问题,一些地方银监局也针对银行在个人按揭贷款业务中出现的捆绑销售、乱收费等违规行为开出了罚单。但对于银行“反价”的是是非非却仍然未有定论。

  近段时间包括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在内的诸多经济界人士均表示,存款准备金率还有上调空间。银行的信贷压力由此可见只会增不会减。在这样的背景下,银行未来是否会由“反价”转为“难批或不批个人房贷”,转为“一刀切地取消房贷优惠”,又或者将空白合同内容细化为“以上条款解释权归银行,银行有权根据政策调整实时更改合同内容”?

  一个成熟的市场不仅充斥着对利益的追逐与激烈的竞争,更包含着本该令人生敬的合约与诚信精神。身为上市企业的银行与其打如意算盘,不如从内部抓起,加强资本管理,多放点精力在提升自身盈利能力上,在严格贷款审批的同时,别把弱势的个人客户不当回事。(朱丹)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孟欣】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