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日本经济:强震伤其肤未动其骨(2)

2011年03月14日 09:56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经济

  未伤元气 财政状况恐进一步恶化

  11日地震发生前,东京股市日经股指在10360点徘徊,较前一交易日小幅下跌70点。地震发生两三分钟后,日经股指快速下跌,收盘时比前一交易日下跌179点,收于10245 .43点。

  日经股指6月期货夜间交易时段已暴跌至9950点。瑞穗证券公司股票分析师濑川刚认为,从电视画面上看,东京和北部地区受到严重破坏,这可能在周末过后引发恐慌性抛售。

  汇率和债券市场也出现异动。11日东京时间14时50分,日元兑美元汇率由82迅速下跌至83.07,并在此后进一步跌至83.29。而债券市场在地震发生后买盘陡增,6月期货在14时49分左右由138.84点迅速涨至139.9点。震后,日本相互证券公司根据相关交易规则停止国债交易,这也是该公司自1973年营业以来首次停止国债交易。

  地震及海啸等次生灾害造成的损失仍在持续发生,高盛董事局主席吉姆·奥尼尔说:“目前还很难判断损害范围和损失金额。”不过,这次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将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首先是受地震和海啸冲击的直接损失。与1995年日本神户大地震相比,这次地震的重灾区东北部地区并非日本最主要的工业区。但该地区也集中了汽车、核电、石化、半导体等众多重要产业工厂,其经济规模占到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 D P)的8%左右。目前,汽车业遭受损失最为严重,日本三大汽车厂商丰田、本田、日产一共有22家工厂已经关闭。

  其次,地震将导致供应链危机。虽然日本的主要制造厂商并未受到灾难性损害,但由于地震导致交通中断,原材料供应受到影响,成品也无法运至机场或港口。由于日本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极其重要,因此供应链危机将在数月内给日本厂商乃至全球厂商带来损失。

  美国高频经济信息社经济学家卡尔·温伯格说:“日本经济将遭受余震。”

  经济学家原本预期,今年第一季度日本经济将会重拾增势。但许多人士指出,地震很可能改变这一趋势。由于日本国内众多工厂停工,电力短缺,加上消费信心受挫,短期内日本经济将遭受重创。德国商业银行日本问题专家沃尔夫冈·莱姆说:“日本经济今年第一季度可能仍将出现小幅萎缩。”渣打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李籁思认为,短期内日本经济存在滞涨风险。

  大地震的发生正值日本政府与财政赤字进行艰难斗争之际,目前日本债务已占G D P的200%左右。由于日本的债务风险,国际评级机构标普1月下调了日本长期债务评级,穆迪2月也将其主权信用评级前景下调为负。分析人士担心,大地震将加剧日本债务风险,并提高其政府融资成本,使日本的财政状况进一步恶化。

  英国咨询机构资本经济公司经济学家朱利安·杰索普和戴维·雷撰写报告说,“日本政府正努力控制公共债务,而这次灾后重建所需的大部分资金可能由地方政府、最终由中央政府承担,经济可能陷入衰退,公共财政状况可能恶化,不少民众将承受灾后(经济)影响。如果出现这些状况,政府更难推行可信的长期财政方案。”

  吉姆·奥尼尔认为,由于日本目前的复苏动力很大程度来自于出口,因此避免日元升值将是日本经济复苏的关键所在。但大地震发生之后,东京外汇市场日元兑美元汇率一度大涨1.4%。分析人士指出,企业应对重建以及保险公司出售海外资产应对理赔等举措都会导致资金回流日本,推升日元汇率。

  对于大震过后的日本经济,一些分析人士并不悲观。英国资本经济公司说,与1995年1月阪神大地震相比,这次地震的破坏规模小得多。那场地震致使超过6400人死亡、大约30万人无家可归和大约1000亿美元的损失。阪神大地震后,日本经济半年内得以恢复。

  回顾1995年阪神大地震,日本经济曾随着重建工作的开展而呈现“V”型反弹。野村证券纽约首席经济学家大卫·雷斯勒说,来自政府、保险、私企、个人等多领域的资金将投入重建,这将创造就业,地震中受到重创的能源、建筑领域会得到极大提振。一些分析人士预计,日本未来三个季度经济增速按年率计算将回升至3%。

  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经研室主任、中国日本经济学会秘书长张季风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说,(由于)“此次地震发生在日本落后地区,而灾情最严重的地区又是落后地区中的落后地区,因此对整个日本经济的影响不是很大”。他认为,灾后重建对需求的拉动,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拉动经济增长,而日本经济增长对于全球市场的影响作用则具有不确定性。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孟欣】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