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14日发布2月份金融统计数据显示,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5356亿元,同比少增1929亿元,更是比1月份的1.04万亿元大幅缩减48.5%。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15.7%,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分别低1.5和9.8个百分点。
专家认为,信贷数据的“靓丽”表现,新增贷款和M2增速实现“双降”,除了表明央行近期稳健货币政策开始逐步显示调控的效应之外,在短期内则降低更进一步紧缩措施出台的市场预期,而良好的调控效果或促使调控政策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观察期”,放缓此前货币政策加速收紧的节奏。
中国建设银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认为,此次两个数据明显好于预期,一是新增贷款增加5356亿元,明显低于市场预期的6500亿元左右的投放水平,另一个数据是M2同比增长15.7%,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分别低1.5和9.8个百分点,这已经低于“两会”期间刚刚设定的16%的年度目标。
多位专家分析认为,此次当月新增贷款锐减主要在于调控政策发挥作用、实际有效工作日的减少以及房地产调控等因素的影响。
“本月新增贷款大幅下降的主要因素是监管部门持续加强信贷管控,准备金率连续上调的累积影响,差别准备金率动态调整措施的约束作用,都对信贷增长起到了抑制作用。”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这从当月票据融资继续减少712亿元可以看出,在信贷控制较严的情况下,银行仍旧只能继续通过减少票据来腾挪有限的贷款空间。
近期住房成交量下跌导致居民户贷款减少则是导致2月份信贷缩减明显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从信贷投放的结构来看,2月份住户贷款仅增加了1058亿元,较上月少增2248亿元,而对这部分投放最主要的影响就是楼市调控持续较严、住房成交量下滑。
国家统计局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2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8143万平方米,同比增幅较去年同期下降24.4个百分点。中国房产信息集团联席执行总裁丁祖昱表示,国内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由于市场担心调控政策进一步收紧而提前交易,1月份也透支了2月份的交易量,导致2月成交量锐减。
赵庆明认为,2月份有效工作日较少也是信贷投放锐减的因素之一,2月份只有28天,加上期间含有春节放假的时间,使得2月份成为实际工作日最少的月份。
市场普遍认为,2月份信贷投放和M2增速的良好表现使得进一步紧缩的迫切性大大降低,加上日前日本大地震对各国货币政策产生的影响也需要一定时间进行评估,给货币政策带来一个难得的“观察期”。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称,结合货币信贷增速放缓,显示通胀压力上升的趋势得到控制,预计近期推出进一步紧缩政策的可能性降低,并且春节因素导致1、2月经济数据所反映的经济状况仍有一定不确定性,央行可能在看到1季度经济数据并结合全球经济的新变化包括日本地震的影响,再做出下一步政策决定。 不过,当前我国面临的流动性压力依然巨大。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4日在会见中外记者并答问时两次提到,要减少货币的流动性,从根本上消除通货膨胀的货币基础。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鄂永健表示,存款准备金率这一政策工具还要考虑金融系统当月的流动性,比如外汇占款和公开市场到期量等因素,而三、四月份公开市场到期资金量较大,均在6000亿元以上。 此外,虽然2月信贷增长显著回落,且近日央行加大了公开市场回笼资金的力度,但贸易逆差的出现并不意味外汇占款增势的根本扭转,加之公开市场到期资金规模较大,银行间一二级市场利率依然倒挂、央票发行仍然受限,且不同规模银行的流动性差异更趋明显。而2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4.9%,依然维持在高位,并且市场普遍推测CPI高点将出现在年中。政策收紧的预期可能性依然存在。 交通银行预计上半年准备金率仍可能再小幅上调1-2次、每次0.5个百分点,下次提高准备金率的时间窗口是1季度末、2季度初,预计基准利率年内还会上调1-2次、每次0.25个百分点,下一次加息的时间窗口则可能出现在2季度物价涨幅较高时点的前期。(王涛)
不过,当前我国面临的流动性压力依然巨大。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4日在会见中外记者并答问时两次提到,要减少货币的流动性,从根本上消除通货膨胀的货币基础。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鄂永健表示,存款准备金率这一政策工具还要考虑金融系统当月的流动性,比如外汇占款和公开市场到期量等因素,而三、四月份公开市场到期资金量较大,均在6000亿元以上。
此外,虽然2月信贷增长显著回落,且近日央行加大了公开市场回笼资金的力度,但贸易逆差的出现并不意味外汇占款增势的根本扭转,加之公开市场到期资金规模较大,银行间一二级市场利率依然倒挂、央票发行仍然受限,且不同规模银行的流动性差异更趋明显。而2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4.9%,依然维持在高位,并且市场普遍推测CPI高点将出现在年中。政策收紧的预期可能性依然存在。
交通银行预计上半年准备金率仍可能再小幅上调1-2次、每次0.5个百分点,下次提高准备金率的时间窗口是1季度末、2季度初,预计基准利率年内还会上调1-2次、每次0.25个百分点,下一次加息的时间窗口则可能出现在2季度物价涨幅较高时点的前期。(王涛)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