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个时代的钱币都是那个时代的标志和特征,从最早的贝币到延续至今的纸币,都有其独特的辨伪的方法。
要辨别钱币的真伪,就要抓住制假人造假的出发点,那就是什么钱币市面的价值高,他们就造什么。其中最常见的造假方法就是“移字”。所谓“移字”指的是将两个古钱币上书写字体相同的文字相互交换,当然这种交换并不是全部交换,只是将个别的字体交换,从而将一枚普通钱币做成一枚珍贵罕见的钱币,这种造假方法不算难辨。首先,要观察钱币的整体结构是否对称、自然。其次,可以闻一闻钱币上的味道,如果有一种胶味,那自然就是假钱了。另外,用针挑一挑钱币字体的轮廓处,这也是一种辨伪的常用方法。如果挑上去很软,那就很可能是用胶粘上去的字。如果最后还是难以辨伪的话,可以将钱币放入温度较高的水中进行蒸泡,这样做可以使钱币上的胶水失效,这样钱币的真假也就显而易见了。
除了以上的造假方法外,还有一种很普遍的方法就是用古时钱币的模子,用新铜造出古钱币,再经过短时间的简单处理,比如说做假锈、假包浆等,拿到市场上买卖。这样的钱币如果造假水平很高的话有时还是可以骗人的,人们称之为“高仿”。判断这样的假钱币主要就是靠眼力了,首先,判断钱币上的锈是否合适,假锈是可以用指甲刮掉的,而经过长时间埋藏而产生的锈是深深长在钱币“肉”里的,用外物是刮不掉的。其次,要观察钱币的包浆是否自然油润,是否开门,当然这个依据是要建立在长时间观察和把玩真钱币的基础上的。另外,一个很重要的依据就是钱币的侧面,是否留有自然磨损的痕迹,钱币的边缘是否圆滑而不至于割手,未流通过的古钱币就要另当别论了。如果钱币的包浆开门的话,就要观察钱币的铜质了,每个时代有其时代的铜质,每种钱币有其特定的铜质,比如明清大都用黄铜造钱,明清以前则大多用青铜造钱。清朝的咸丰当五十、咸丰当一百都是用黄铜制造的,而咸丰当五百、咸丰当一千则是用红铜制造的。所以在判断钱币的真伪时要仔细观察和辨别。
当然,这些简单的判断钱币真伪的方法仅是本人业余收藏时的一些心得,距离真正掌握这门学问还差很远,只是希望能在大家收藏钱币时能对大家有一些帮助。(作者 马川)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